时间过得好快,在变电一个月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这一个月,跟着巡视班的老师熟悉了解变电站一次设备,体验了倒闸操作、主变运行转冷备用等几次现场操作,让我从之前的一无所知逐渐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在和变电运维的老师交流后,发现其实监控在与运维人员工作沟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自己今后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当有故障或异常信号发出时,应在反复确认后再通知运维人员到现场检查,避免让运维人员白跑一趟;2.与运维人员电话沟通时,除了直接告诉信号的异常,最好能够对事故异常原因进行初步判断并告知,因为监控是能够看到整个网络的信号,更方便检查出事故产生的原因,提高整个工作效率;3.电话下达命令时,一定要规范调度用语(花溪事件有感)。除此之外,虽然在每个运维站都只呆了两个星期,但真的很喜欢运维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感情,特别在丹桂,离开的时候真的很不舍 。
言归正传,变电站的一次设备基本已经了解和掌握,现在看到任何一个一次设备能够说出它的名字、设备之间的接线能够屡清楚、巡视过程中需要关注一次设备哪些信号都较熟悉了。但是....对,但是,二次的基础太弱了,在变电站也接触得不多,所以我要自学啦。由于是新手,开始分享的东西都比较浅显,不要嫌弃我哦……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小常识:1.故障。电力系统运行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形式的短路,发生短路时:a.故障点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和电弧,使故障元件遭到破坏 b.短路电路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的作用,将引起它们的损坏或缩短其工作寿命 c.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对家用电器产生一定损坏。 2.不正常状态。是指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如:因负荷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而引起电流升高(过负荷)、系统发生功率缺额而引起频率降低等,不正常状态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故障。
背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它们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事故,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的破坏。事故的发生,除了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例如遭受雷击等)以外,一般都是由于设备自身的缺陷,设计和安装的错误,检修质量不高或运行维护不当而引起的,因此,只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就可以大大减小事故发生的机率,把事故谋杀在摇篮之中。但,如果不幸,故障发生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首先应该迅速而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元件,一般要求切除故障的时间常常小到0.1s甚至0.01s,实践证明只有装设在每个电气元件上的继电保护装置才能满足这一时间要求,这样看来,继电保护装置真的相当重要啊。
继电保护装置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发出信号(监控)、减负荷或跳闸,这种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带有一定延时,以保证选择性。
(二)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为了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显然应该要求它能够正确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怎么区分呢,下面栗子说明。
在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当系统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负荷电流,越靠近电源端线路的负荷电流越大。同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变动,靠近于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也较高。在每条线路的始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就是由它供电的负荷的功率因数角;由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所反应的测量阻抗,则是在线路始端感受到的,由负荷所反应出来的等效阻抗,其值一般都比较大。
当线路B-C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Ud降到零,(a)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均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Id;(b)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距短路点越近时降低得越多;(c)以Zd表示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应为U(B)=Id*Zd,此时,U(B)与Id之间的相位角就是Zd的阻抗角,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就是Zd,此测量阻抗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分析,可以很好地理解三个最常用的保护,(1)过电流保护,反应于短路发生时线路电流增大,从而动作;(2)低电压保护,反应于短路发生时母线电压降低,从而动作;(3)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从而动作。
好啦,今天先到这里,以后两天更一次,小伙伴们一起监督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