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火度堪比“欢乐颂”的话题,源自一位昔日的班花同学。
一位同学和老公去看房子,接待她的售楼小姐也是我们的同学。人长得很是漂亮,有一张人人艳羡的网红脸,姑且称为小美吧。
小美生得美,当年在班里不仅好看,而且为人不张扬,在我印象中特别完美。
回到在售楼部的对话场景。日久不见的同学不免要互相打听现状。小美先是炫耀了一番自己的未婚夫和未来婆婆,又问买房的同学做什么工作。
买房子的妹子很低调地回了句:没啥事儿,每天抹桌子扫地。其实妹子是坐办公室的工作。小美一脸震惊:你当年学习那么好,现在居然做这些?
随后,小美又主动聊起当年班上的学霸兼班委一枚,得知学霸在酒店做果盘师,一脸鄙视:亏他当年学习那么好,居然做这个!
听完这两段小对话,我“习得”了一个新理论:当年学习那么好,现在混得一般就“活该”被鄙视。这道理可真恐怖。
都说上学时代的情谊最纯真,大概是因为没有掺杂权力、地位。上学时候唯一用来衡量一个孩子能力的标尺就是成绩。成绩好,自然被认为能力强,家长脸上也有光。
出了社会,衡量一个成年人的标尺也变得多元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钱。最不重要的一个就是学习能力。
只有学习能力没有钱的人,直接被标签为“书呆子”。昔日成绩好的光环也成了“罪证”之一”:他当年学习那么好,你看现在......
只有钱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反而被标签为“能干”,昔日不能见人的学习成绩也变成了“光荣史”:别看人家当年成绩不怎么样,你看现在......
每个人的潜力各不相同,有的人可能擅长学习知识,因此在学生时代更为耀眼,踏入社会选择了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行业,自然无法大施拳脚。
而有的人可能更喜欢社交,不喜欢跟书本知识打交道。因此在学生时代暗淡无关,踏入社会选对了行业就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后盾也是重要原因。上学时候,“成绩好➕家里穷”简直就是励志故事的标配。然而这样的孩子在上学之后只有靠自己拿精力和能力拓展资源。而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即使上学时候不显山露水,到了真正重要的时候,家里的资源能更快换取优厚的资源和机遇。
再者,上学时候比较成绩是同一平台比效果,量化方式稳定且唯一。然而放到工作比较中,就千差万别。
有的工作是短期产业,入行门槛低,投入小见效快,却很难持续。而另一些工作前期属于资本积累,虽见效缓慢,但后期非常有潜力。
也就是说单单只比较刚入职不久的收入,未免有田忌赛马的嫌疑,即使此刻是上等马,那么下一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