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开始从业至今,我对实务微技巧的学习都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大学教材《个案工作》一书将面谈技巧分为支持性技巧、影响性技巧、引领性技巧三大类,应是从众多个案面谈方法的归纳而来。常用的面谈技巧,教科书只是概括其用法,案例相对较少,具体如何使用,则未有系统阐述。毕竟,一种助人方法的全面论述,几乎需要撰写一本书才能完成。直到接触“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才对面谈技巧有系统且较深入学习。也正因为对微观技巧有饥渴感,所以在得到《建构解决之道的会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一书时,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它几乎包含了个案面谈所有技巧,简直是个案面谈的通用秘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其英文为“solution-focus brief therapy”(SFBT),有译为“焦点治疗”、“精要治疗”或者“聚焦解决治疗”等,为了方便,我习惯称之为“焦点治疗”。学习和使用它已有一年多,它确实是易学难精的,虽在实务应用上也并不系统,不过我仍乐此不疲。
社工们很清楚,与案主面谈过程中,同理心的运用是极其重要,都明白要从案主的感觉和立场去理解案主的感受,而案主也必须从社工的回应当中感受到社工的同理表达,才能完成同理心的表达。培训导师曾提到:同理心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态度。当时未能理解,在接触焦点治疗时,终于茅塞顿开。在面谈当中,社工的同理不是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个回应时才体现,同理心是与面谈每一个技巧都不能分割开来的,它贯穿整个个案面谈过程。社工的身体语言、语意简述、直接或间接的称赞、甚至是面质,都应要传达出自然的同理。这也就要求社工在面谈中,每一个技巧,每一个回应,都是能让案主明白到社工是明白自己的处境、感受、困扰或者想法,让案主感觉到自己正被倾听,感受到自己正被社工所理解和接纳。简而言之,社工的同理,案主必须get到,才是有效的同理。所谓的积极倾听也是这种“隐性技巧”,与同理心是同气连枝的。
焦点治疗的特别之处就是,主要以问句来与案主进行互动的:提问问题,倾听回应,在倾听的基础上再问问题、在回应的过程。而这一个过程,是建基于一个核心信念——面谈必须在案主的参考架构中进行。如果脱离了案主的参考架构,无论什么技巧,同理心无从谈起。
我将“案主的参考架构”理解成Rogers所指的“当事人的主观世界”。案主的感觉和感受是忠于自己个人经验的,同理心是让社工体会的是案主的感觉、需求、经验和态度等,不批判和评价案主,也非认同案主所有的想法和行为。焦点治疗主张“案主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也是从案主的参考架构而来,案主对自己所期望的改变和过往成功经验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的,社工只是同工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发掘案主突破困境的能力,引导案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案主达成需求目标的信心。而且,所达成的个案目标,也是案主正向所欲的体现,无论是案主的正向所欲抑或是成功经验,都是从案主的主观世界或者参考架构孕育而来的。社工只是“助产婆”,利用有用的问句从案主身上获得有助案主的信息,并让案主在社工的问句之下,在自己的参考架构之中产生新的觉察,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许焦点治疗的创始人是受“苏格拉底问答法”的启发而产生灵感,苏格拉底在教育学生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或者标准,而是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后再提问,逐步引导和启发,或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矛盾,一步一步地得得出自己的理解。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并非是由老师的灌输而来,而是自己本身已经具有,是自己‘先怀上了胎’,老师只是像一个‘助产婆’,负责引产而已”。社工从案主的参考架构之中引导他建构解决之道,正是这一道理。
孔子的教育方法与苏格拉底的大相径庭,孔子习惯直接给学生答案或者标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应该是怎样”的言论很多。当然,孔子也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过整部《论语》当中,孔子在教育学生上,更倾向于给学生答案,如什么是仁义,什么是忠孝,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君子小人等等。而焦点治疗利则是类似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用形成问句与时候能让案主转换思考的方式和角度,从案主最后或较早的回答内容再形成下一个问题,以此促使案主发现自己的能力、经验、自身优势和自己的重要相关他人如何对自己有用。这是极其注重引导性,更强调让案主从自己的主观世界去思考解决方法。社工所问的,是从案主所答而来,案主所答的,是遵循自己的参考架构,社工的回应也必须围绕案主的参考架构,才能技经肯綮。
在刚开始看《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一书的时,我便跃跃欲试将其运用于实务当中。书中并没有长者的案例,但我相信,只要是能和社工进行语言沟通的,都可以尝试。虽然没有录像观看,但谨记了面谈时的语气要中肯、中性、委婉。初初用起来时其实并不难,甚至发现,其实很多都是督导和导师都示范过的,比如连接词、语气、提问等。即使个案所用的理论架构不同,若是需要进行面谈的,总会用到其中技巧,在具体的表达方式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如培训时所讲的“处理感受的四个步骤”其实并没有说是什么面谈方法,提供的例句与焦点治疗的范例也不一样。我尝试用焦点治疗的问法用到处理感受,发现是可行的。第一步“辨识感受“中,需要反映案主现时的情绪、简述案主的感受,可与焦点治疗的“回应当事人的关键字”和“语意简述”技巧结合起来,把案主说话当中的关键字再次说出来,“如你刚才说···一事,听起来,你似乎感到很···”,这语气可以是带有询问的语气,同时出向案主传递出进一步澄清和描述细节的诚意,让案主感觉到社工正在倾听。第二步界定及澄清感受,一般是“确认当事人的知觉“,问案主“这件事是怎样影响你的”,来协助他感觉自己是如何感觉与他人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追问案主所形容其感觉或感受的词语具体是什么意思,来获得细节,了解案主的参考架构。接着用摘要或者语意简述进入第三步“确认感受,承担责任”。无论是摘要还是语意简述,都需要避免鹦鹉学舌,需要用简洁的语句,有层次地概括案主所表达的感受和感觉。以不同的字眼来表达案主所说的意思,这也就需要用上询问性试探性的语句,以确认案主感受。在这这一步骤当中,获得案主确认之后,继续进行的面谈当中,是会帮助案主发现自己的堕入某些思维陷阱而产生的非理性情绪。第四步“处理感受”。可用到例外问句,协助探寻成功经验,或者通过“获得细节”问案主实在哪一时刻想到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令自己豁然开朗的。或用因应式问句问:“当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但你并没有表现的像这次这样难受或者生气,你觉得是什么事情是对你有帮助的?”通过连贯的问句逐步引导和启发案主探寻解决之道。
在坚持使用焦点治疗过程中,我尝试把它融入了所有与服务对象打交道中去,如日常与居民接触、探访、义工分享和小组开展等。它的多种技巧,都能让人感到被接纳和被倾听。当然,在个案和小组中应用时,一个问句是需要多次引导才能,换不同的问法才能让案主理解的,甚至会出现,案主即使回答了,但案主的回答可能有偏差。或许是把书看的太熟了,面谈的时候,自然而然期地望案主的回答可以接近书中所列举的例子。比如刻度问句,在某个分数在提高一分或两分时,情况又会有何不同时,不是每个案主或者组员都能回答此问题,组员似乎难以明白社工想问什么。
焦点治疗确实是让人容易理解的,但还是那句话:学习是一回事,应用却是另一回事。一直以来,专业操作最难的是,如何在实务当中体现所应用的理论,虽然从业近三年,但仍有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仍不够紧密。不过,当使用焦点治疗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或者疑惑——既然能用焦点治疗,那就不需要理论了。焦点治疗本身可能仍不是一个理论,只是一种工具方法。在开展过的个案当中,其目标基本上是处理负面情绪,学习解决方法,寻求系统内外的资源,提升处事能力之类,无论那一种理论指导,如果是以面谈来进行个案开展的,也能达成其个案目标。并且,焦点治疗也有其操作的模式和进行阶段,在开展个案时也有章可循。
曾尝试把焦点治疗的问句用于“Roberts”的七阶段危机干预模式当中,感觉两者也可以并道而行。其中“建立和谐并迅速建立关系阶段”、“处理感觉和情绪阶段“是需要积极倾听和确定案主的知觉等;探索制定替代方案是可以尝试用例外问句,发掘过往成功经验或者关系问句为案主寻找重要他人的支持。当然,案主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往的经验失效,不足以应对目前情况而陷入危机,但焦点治疗尤其强调因应式问句在危机情景当中的使用。危机介入需要为案主注入希望,这正正是为案主建构解决之道。在发展并阐明计划阶段和建立跟进计划与回馈,桥梁、任务三阶段类似。在危机介入的理念上,焦点治疗与Roberts的理念未必完全一样,但在学习和使用焦点治疗时,习惯把它镶嵌到其他模式中去了。而且焦点治疗对众多理论和实务模式都不排斥,兼容性很强。
焦点治疗是来源于社会建构思想,认为人的知识并非在世界中发现和识别,而是对人们之间的互动进行阐释而建构起来的,所谓“案主的参考架构”,也是案主从自己的经验的理解中建构而来。说焦点治疗易学,因为它包含的理念是社工容易理解的,如接纳和优势视角等。它的寻解的策略也是人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经验,如所谓“三大黄金定律“,善于总结经验的人,也可提炼出类似的指南。《建构解决之道》一书中关于焦点治疗的论述全面而详尽,不是我简简单单的一篇文章便可尽列其精妙之处。目前对它的理解,可能也有错误之处。
一年以来,对焦点治疗的使用其实是极其不系统,与其说用焦点治疗的方法,不如说只是用上其中某些招式而已,完全没有按照其指导的模式开展个案和小组。台湾的焦点治疗大师许维素曾说,即使接触了焦点治疗十年之久,每次读《建构解决之道》的内容时,都有不同的体悟和省思。而自己才仅仅一年之久,所开展的个案数目也不多,理解书本内容与面对真实案例面谈时的情况又是不完全一样的。焦点治疗学起来简单有趣,学习起来简单,使用起来却不简单,陆游曾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庖丁十九年解牛数千,才能游刃有余。对焦点治疗学习透切,使用得娴熟,对学习其他方法也会是有帮助的。解牛时能目无全牛,以后解猪解羊也能得心应手。
一五年一月廿九日记。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