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赶着双十二的尾巴,除了两支毛笔以外什么都没有买。下午去给30个小朋友上课外兴趣班,做了几个显色的实验,氢氧化钠酚酞碘酒氯化钴……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写对了字,这些真的是离我太遥远了些。傍晚临下课清理实验用品的时候我的长头发不小心浸到了烧杯里,也不知道是几种物质混合反应的溶液,接下来羽绒服的袖子和后背上就一片片的枚红色…我感觉糟糕透了!嘴里又念叨着不能说自己倒霉,不然会越来越倒霉……回来一路上的氢氧化钠刺鼻味道弄得我晕乎乎的,抬头一看天空,对司机师傅说:“雾霾天儿月亮还蛮好看呢!”师傅说:“是呀!”月亮真的很美,透过雾霾露出橘红色的笑脸,又温柔又含蓄。
听着钢琴曲《富士山下》,拿出Kindle继续看《岁朝淸供》,我好爱这本书!第一次接触到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大概是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关于“高邮的鸭蛋…”,而且正是从这本散文中节选的,主要讲述关于端午的一些习俗;零星半点的记忆里,除了记得高邮的鸭蛋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再剩下就是那特别的文字留下的一丝怀旧色彩了。表达一点拙见,散文总是在每个句子甚至是几个短短的词语上传达出作者的一往情深。比起另一位我很喜欢的散文作家李娟,汪老先生的散文会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喜欢听李娟慢慢絮叨她的故事,而老先生的回忆格调却能帮我找回片段的回忆。
一向以健忘和间歇性失意自居,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也是个有记忆的人啊!那些被遗忘了的或许本就是没有很重要而我又不远费力去记住的,我只记得温暖又使我开心的东西。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爱花的人甚至看到对花的描写都会心花绽放,何况它是如此的亲切,如此的真实。记得我家邻居的后院也有两颗会开花的树,杏树矮矮的,像极了他家已经去世多年的八旬老太,一个我唯一见到过的裹小脚的老太太,我对她的记忆好像只剩下她摘了一把香菜从后门台阶上拿给妈妈了;另一棵是秋子树,我也不知道它的大名叫什么,结出小小的、一簇簇的果子,每个果子有一根长长的柄,每簇有七八个果子,涩涩的有点像海棠果儿。它的花有点像樱花,也是一簇簇的开放,白色的花瓣像婴儿的手指甲大小,一阵风吹来,花瓣打着旋摇曳而落,不知道是不是“秒速五厘米”呢!伴着花香,地上一片洁白,我站在树下就觉得自己像童话里的公主~
老先生回忆起他的母亲只有两件事:陪同母亲就医时船篷里挂着的盐腌大头菜,还有天井里的一丛秋海棠。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关于妈妈的那么多场景,像放电影一样,真是好幸福的一件事。最清晰的一个片段就是和她一起在雪地里踢毽子,妈妈总是那样瘦瘦高高的,真巧我也有着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哈哈不过我很开心。她踢毽子可厉害了呢!穿着一双跟不高的短靴,能连续踢几十个!
妈妈也喜欢花,不过和她的喜欢比起来,我可能只是喜欢看吧。对于我这种只适合带去花园或花市叫我看个够!可是妈妈不一样,她爱花像爱她喜欢的一切,那样温柔又细心的照顾它们,浇水修剪、搬进搬出的;妈妈总是记得买芹菜,我觉得一定是因为我喜欢吃芹菜的缘故!我记得有一个冬天她还把一截芹菜根种在花盆里,看着它们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儿,还跟我炫耀,开心的把它们抱去窗台晒太阳。我觉得我以后也会像她一样,一直享受着一颗童心带来的乐趣。
爸爸似乎也是喜欢花吧,记得他们办公室清理盆栽,他还有带回来几棵。爸爸一直都是那么文艺的一个人,喜欢京剧喜欢唱歌也喜欢弹琴,生活的琐事没有吞噬掉他的爱好,我跟他玩得到一块儿,因为他喜欢听戏唱戏我也喜欢,他还教会了我弹琴。唯一的一点就是每次和他打电话都是还没等我跟他说再见就挂断了……不过后来我就跟他反应,他现在也不老是那样了。我现在看爸爸越来越像个小孩子了,可能是我长大了吧,我知道他爱我但他从来不告诉我。
老先生笔下的四季都是那么的生动曼妙,春天有春天的好,春天过去有春天过去的好。我也深深爱着每个季节,花香、彩虹、落叶、飘雪,多么完整的四季更替,在我长大的地方。是的,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呀!
我尤其喜欢彩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在我的名字里呢!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下过一次大暴雨,那个时候我还没开始读书呢!呼吸着泥土的香气,我看到一座彩虹桥从我家前边院子很远的地方起笔,一支画到了后院再远处的高速公路上,姐姐拉着我,我们从前院儿一直跑到后院儿,追赶那么美丽的桥,想尽可能的离它近一点儿……还有那本厚厚的小长条识图画册里注音的关于彩虹的谜语、积木上七彩的拱形……可是都已经找不见了,要是都留下来的话可该多好。
请不要为了那已失去的一页过往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我选择安之若素。一路回想、一路张望、也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