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刚刚唱的《送别》其实是一首送别题材的诗,古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为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因此,送别诗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类别,本单元的《古诗二首》就是送别题材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首先来看这首诗的标题,有点长,笔画也多,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黄”注意草字头下有一横。这个题目你读懂了吗?什么意思?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广陵是哪里?
生:扬州
师:送孟浩然去广陵,“去”的通过哪个词理解的?
生:之。
师,“之”有“去、到”的意思,你还在哪首诗里见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十四之江南、送魏万之京)
师:这个“之”字在汉语中特别常用,而且是一个很能干的字,一个“之”顶好几个字。比如赞美春天的歌,我们就会说“春之歌”,歌唱希望的歌,就说“希望之歌”,赞美校园生活的,就说“校园之歌”,你还能想到什么“之”歌?
生:举例。
师:这里的“之”是“的”的意思,你看这个“之”字含义如此丰富,多么美好啊,李白不说“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到广陵”,说“之广陵”,一个题目都如此美好,那么诗句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既然是送别,那一定有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咱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送别三要素”。首先说时间,你在诗句里读出送别的时间了吗?
生:三月。
师:什么样的三月?
生:烟花三月。
师:“烟花”是什么花?
生:…
师:这里的“烟”并不是火燃烧后冒出的“烟”,而是指花或者树长得特别茂盛,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仿佛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一种迷蒙的景象。所以,“烟花”就是繁花似锦,不是一种颜色,不是一朵两朵。
师: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烟”字,想想你还能用“烟”加上自然界中的景物,再组一个词吗?还可以说烟什么呢?
(烟柳、烟树、烟草、烟波、烟水、烟涛、烟雨、烟光、烟霞、烟云、烟雾)
师:你看春天不说春天,说“烟花三月”,这就是李白的浪漫,这就是诗人的浪漫,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诗一般浪漫的传统。一年十二个月,四季皆是风景。
春天花香弥漫,万紫千红。夏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天桂子飘香,金风飒飒。
冬天白雪皑皑,山寒水瘦。所以中国农历十二个月份,绝不会只用冷冰冰的数字表示,它们都有一个或多个诗意的别称。
(月令)
师:了解了这些月份的别称,你想起了什么?
生: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师:好,现在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利用刚刚我们了解的月令和歌谣,完成这两个写话练习,二选一。
(写话练习)
师: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在风流浪漫的烟花三月,美好时节萌发美好的情愫,那离别的地点重不重要呢?如果你要和你的朋友告别,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
师:你太懂李白了,李白和你想的一样,不能随便选个不知名的地方啊,所以李白千挑万选选择了黄鹤楼,那么黄鹤楼有什么来头呢?你了解黄鹤楼吗?
生:…
师:说起黄鹤楼,就不得不提到崔颢。我们来看这首诗。
(崔颢《黄鹤楼》)
师: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四句里面三句都有“黄鹤”,据说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的时候,被眼前的壮阔景象所震撼,诗兴大发,要作诗一首,突然看到崔颢的这首《黄鹤楼》,李白就迟疑了,无奈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是说,现在我李白想作诗,但是不能作啊,为什么呢?因为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可谓千古绝唱啊,我再作诗,不是自讨没趣吗?当然,这可能是谣传,但是李白真的很欣赏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如果你特别欣赏一个人的作品,你会怎么办呢?比如,你特别喜欢美术老师画的画,你会怎么做?
生:模仿。
师:别看李白是诗仙,他也是这么想的,他很欣赏崔颢这种写诗的方式,就模仿崔颢,还模仿了两首。咱们一起来看看。
(《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
师:大家看看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一种动物飞走了,留下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以这个动物命名。
师:这三种动物又有什么共同点呢?你最了解谁?
生:鹦鹉,会说人话。
师:鹦鹉、凤凰、黄鹤都是传说中的神鸟,所以他们曾经栖息的地方也很神圣。所以,李白与孟浩然是在一个风流浪漫的时节,选择了一个风流浪漫的胜地来告别。
师:下面再来看看送别的主人公。
生:故人,指孟浩然。
师:孟浩然何许人也?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风流:风度、仪表。)
师:孟浩然有多风流浪漫呢?咱们来读一首孟浩然的送别诗。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师:你觉得哪一个字让你感觉孟浩然是一个风流浪漫的人呢?
生:…
师:孟浩然与朱大分别之际十分不舍,于是就在朱大临行前,解下自己随身佩戴的价值千金的宝剑,送给了朱大,宝剑值千金,可是孟浩然与朱大的情谊却是千金难买啊!一个“脱”字,大家感受一下,毫不吝惜,毫不在意,没有一点迟疑,就把价值千金的宝剑赠予他人,孟浩然真不愧为千古风流啊!李白欣赏这样的人,其实李白也是这样的人,李白25岁离开家乡,仅一年就散金千万,这和孟浩然的“分手脱相赠”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样一个李白,这样一个孟浩然,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十几岁,却是同样的风流浪漫。
师:齐读这首诗。
(齐读)
师:“故人”是孟浩然,那么李白躲在那个词的背后呢?
生:唯见。
师:一个是“孤帆”,一个是“唯见”,假如你是李白,此时此刻,你望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再读一读这首诗,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边读边想象,你就是李白,站在江边的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目送孟浩然的帆船越行越远,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不舍,想追随孟浩然去扬州。
师:同学们想一想,盛唐时期的扬州是什么样的?阳春三月的风景胜地黄鹤楼又是什么景象?
生:繁华,热闹。
师:是啊,繁华热闹,那李白怎么是“唯见”呢?所见的怎么是“孤帆”呢?
生:…
师,用情至深,李白眼中已经容不下其他任何景物了,任你热闹繁华熙熙攘攘,我的眼里只有你。可见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所以,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有离别的不舍,但是又因为烟花三月,因为黄鹤楼和扬州,因为风流潇洒的孟浩然,因为大唐盛世和年轻气盛的李白,这种不舍中又蕴含着十分美好的情愫。这就是“风流浪漫,哀而不伤”。
师:我们再来把诗的这种美好又带点离别的哀伤的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3-4人)(齐读)
师:咱们再来赏析几句送别诗句,女生读一三句,男生读二四句。
师:这几句诗很有意思,读起来好像是一问一答,一个说离别时哭得说不出话来,一个说离别的时候不要哭。一个说分别后就没有人认识你了,你再多喝一杯吧,一个又说天下谁不认识你啊!同样是送别诗,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感情呢?
生:…
诗:诗歌的情感,与诗人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甚至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赏析古诗,要学会“知人论世”,要了解这个人,还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师:道不完,千古离别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送别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