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1年坐在公交车上回家,一个老外上车问北京大学哪站下车,我仗着自己掏过英语方面的学费,主动搭讪老外,到了北大西门车站还领着他下车到校园里走走想着学几句英文啥的,然后一起到校餐厅吃了刀削面。吃完饭我们沿着未名湖边走边聊,他介绍说他是国外的老师,来中国留学,我介绍说我刚到北京到处找工作。他中文说的很棒,一直鼓励我用英文交流,但是我很蹩脚,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钱花了,英语不会,根本记不住几个词语,所以更多的是中文聊天!之后我们一起走出了校门,他用英语说要去网吧,让我推荐一个,那时候街边小店特别多,我听了几遍才听懂,给他指了一家场面大的网吧,匆匆用英文道别了~那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北大校园。
那会刚到北京半年,但已经搬家三四次了,当时住肖家河的村子里,姐姐的同学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研究生,是她给我介绍的房子,房东不给暖气,因为有火炉房租价格就会贵一些,他拿几块砖头架个门板就当床了,太冷的日子跑家乐福蹭暖气。现在那里已经成为豪宅区了。
那会的冬天很纯净,不像现在一冬天不见雪。冬天来的都很早,天气很冷,屋檐有冰凌,道路上都有很厚的冰,车轮需要绑防滑链才能通行。记得最开始在北大附近迷路好几次,拿张北京地图找出口,那会需要暂住证,我没有,总担心城管抓,每次下了公交车都天旋地转,然后偷偷跑去北大食堂吃饭,因为哪里便宜,饭量足,能吃饱。那会的北大是开放的,过了几年外地同学来北京让我带着去北大参观,已经需要预约了!
后来为了生存打拼,多次搬家,离北大越来越远,没有机会再进去北大校园了,只是看过新闻里很多北大的保安考进北大,特别震撼,想想自己为啥没有人家那么努力呢?保安同学还出了书,一堆励志保安在网上大放异彩。后来记者采访才知道,他们中很多人是全国优秀高考生,没考上北大,来北大做保安,近距离的接触北大,通过努力学习,经常参加北大的免费课程,也近距离感受北大文化的熏陶,最后成功考入北大!这时候我对北大的感觉就是——神奇,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2011年,我去清华紫光上班,那会了解北大清华更多的是北大企业和清华企业对比:清华有紫光科技产业园,北大有北大资源产业园,他们共同的地方是:清华北大有遍布全国的MBA证书的官员和老板们,当然还有节节攀升的学费……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清华紫光吃完午饭可以到清华校园散步,而北大周边上班的同学估计没这个福利,那时对北大的印象比较模糊,重要的印象就是教授都非常有钱,学校影响力足够大,更加有钱。
这次来北大是去年约定的,孩子的学校报名参加某科研项目,每个班会选一两位小朋友参与,我们陪着孩子再来北大。从去年确定名额到现在正式来到北大半年时间,这中间经常和孩子聊起北大清华,还给他灌输衡水中学的跑步口号:左脚清华,右脚北大,清华北大,统统拿下!这是震撼人心~
作为家长谁都希望孩子能和北清这两个学校发生关系。这种感觉就好比谈恋爱,屌丝梦想一个白富美,明知道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整天想着计划婚礼如何办?家长如何请?老师怎么谢~一般来说这种概率比中彩票要低一些。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叫狼爸的,孩子们都上了北大清华,电视采访他们,孩子们觉得牺牲了玩乐时间,很难说考上清北是幸福还是不幸,其实,只有我们底层中年人一眼看出,那只是孩子不懂事罢了。
这件事太难了,当然也有可能完成,正如狼爸在书中的攻略一样:打是必须的、考上大学再讲道理!他的打法流派被自己总结成七条:一、初中以后少打,因为性格已经定型,但在幼儿、小学时期,定要严厉管教;二、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三、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四、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五、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六、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七、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有人说不打也可以成材,狼爸萧百佑说:“没问题,如果他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他爸爸是钱钟书那有什么问题。要么他爸爸是个省委书记,那也没问题。家庭背景又好,学习又争气的孩子凤毛麟角,现在最多的是‘李刚的儿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考取北清这件事通过家庭及孩子的努力可以实现,类似于国家举全国之力办一件天大的事。但这中间无论是谁:父母、亲戚、孩子、老师等等,在哪个环节出现偏差,最终都达不到目标的!不然北清就不叫北清了。
我们孩子也一样,从上学以来,至始至终并不觉得自己非要上北清,我问多了,她顶多是给我讲讲:小朋友在班里聊,大家讨论过是喜欢北大还是喜欢清华~她们并没有像人家衡水中学的孩子懂得,考上北清!这就是命运、把北清搞成一个梦想、整天喊着口号、刻进自己的骨髓,像岳母刺字那样坚定而执着、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来奋斗、来拼搏!只有我们家长还执着的、通过各种弱弱的语言、画面等方式强化北清的伟大意义。这时我对北清的希望越来越弱,不知道哪天会有声音、才有回复,就好比特斯拉发往太空的电瓶车……
北大之行结束了,临走我们跟老师道别说:七年后再见!老师也鼓励孩子:再见就是校友!真希望会有那么一天,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