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私服务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条灵修道路:冥想者的自我知识之道和其他人的无私行动之道。
无私行动之道是业瑜伽,自我知识之道即智瑜伽。“业瑜伽”意味着祭祀,无私服务,无私工作和利他行动以及有价值的行为。
仅靠放弃行动就获得圆满,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哪怕一刻不行动。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完全放弃行动。控制了行动的感官,但精神上仍想念感官的欢乐,这样的无知者被称为伪善者。
人的成长来自于无私行动,而不是放弃行动。或是还没有准备好就实施对感官的控制。
履行人的职责,赚取财富,获取物质和感官感受,解脱。那些凭借经过训练和净化的心意和智力控制住感官的人,会利用行动器官从事业瑜伽即无私服务而不执着。他们是人中翘楚。履行你义不容辞的职责,因为行动确实优于不行动。若不行动,你甚至不能维持生命。
这个世界的人,若其行动(业)不是无私服务,他就受此行动的束缚。因此,要摆脱对行动结果的执着,未众生尽你的最大能力履行职责服务于我。你们会繁荣昌盛,而祭祀服务会满足你们的一切欲求。
以无私服务(祭祀)帮助众天神,他们也会帮助你们。因此,互相帮助,你们就会达致以上目标。
众天神受到无私服务的滋养并感到喜悦,他们就会赐予你们一切想要之物。不与他人分享而个人独占众天神的赐物,就如同是窃贼。
在《薄伽梵歌》的第一诫命:我们可以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灵性成长。我们生而就应互相服务,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彼此相爱,互相给予,互相谅解。神的恩典将增加给予者的能力,满足其任何给予的愿望。
领导者应作出榜
无私服务者将摆脱业的束缚而获得解脱。
高贵者做什么,其他人就会做什么。高贵者建立标准,普通人遵守效仿。
如果我不全力以赴地行动,人们就会照样效仿我。如果我不采取行动,三界就会毁灭。我就会成为混乱和毁灭的愿因。
对于无知者,智者应该做什么?
无知者执着于行动本身的结果而行动;智者应不执着地为社会福祉而行动。
无知者执着于行动的结果,但智者不应去扰乱他们的心意。而应尽力履行其所有职责,以此来激励他人。
所有的行动都是原质的行动
一切行动皆因三德之力的作用而产生,洞悉这一真理的智者,就不会执着于行动,因为他们懂得,是三德借用我们的器官作为工具在从事行动。
执者不应该扰乱无知者的心意,因为他们的知识不完满。智者不应该劝阻无知者使他们分心,因为只有从事行动——而非一开始就弃绝行动——才会引导他们把握真理:我们不是行动者,而只是神的工具。
摆脱欲望,摆脱执着,摆脱悲伤,在心意的灵性框架下把一切行动奉献给我,你就履行你应尽的职责吧~
对于我的这一教导,怀有信仰,毫不怀疑,且始终实践的人们,将摆脱业的束缚。
智者应运用人类逐渐增进的分辨能力成为感官的控制者和主人。控制感官的有效方式,就是运用我们的所有感官服务于上主。
圆满路上的两块主要绊脚石
人类的弱点:执着于感官对象,或厌恶感官对象,人的感官不应该被这两者所控。
执着是一种对反复享受感官快乐的强烈欲望:厌恶则是对不快之事物的强烈憎恨。
个人的好恶扰乱平静的心意,成为灵性进步之路的障碍。
人应怀着某种责任感去行动,而不应受个人好恶的强烈影响。
为上主工作,每个人也会受益。当一个高尚的人着手寻求自我知识和不执着时,执着和厌恶就被摧毁。
***** 个人的好恶(执着和厌恶)是圆满之路上的两个主要障碍,它们的征服者可以是通过履行下述自然职责将获得自由和解脱。
*** 不完满地履行自己的自然职责,优于完满地履行他人的非自然职责。即便在履行自己的自然职责中死去也是十分有益的。而履行他人的职责会产生太多的压力。
通过履行最适合自己本性或禀赋的自责,个人得以发展。人不应该过于关注他在生活中的职责缺陷,而应该认真研究自己本性究竟适合何种职业。自然的职责不会产生压力。且有利于发挥创造力。而不适合自己自然禀赋的职业不仅压力大,而且效率低下,还失去了灵性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闲暇。
贪欲是罪恶之源
贪欲是有激情升起。当贪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变成愤怒。而贪欲是无法得到满足的,是最大的恶魔。
贪欲,即对所有感官和物质享乐的强烈欲望,是激情之德的产物。贪欲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变成愤怒。成果获得的过程若受阻或中断,对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会转化成暴怒。因此,主说,贪欲和愤怒是两个强大的敌人,它们让人犯罪,让人偏离自我觉悟的道路。
佛陀有言:欲望是所有罪恶和痛苦的根源。控制欲望,无论你想要什么。
贪欲是自我知识的永恒敌人。
感官,心意和智力据说是贪欲的中心和来源。因此,首要是控制感官,杀死这物欲(贪欲)的恶魔,因为它阻止自我觉悟。
贪欲产生于3个不同层面:在十个感官的任何一个身体层面,在心意的情绪层面,或者在智力的思想层面。人们必须仔细守住这三道门,严防贪欲进入而掌控我们的生命。这个强大的敌人,把心意当作它的朋友,把感官和感官对象作为它的士兵,从而束缚了智力。
不能也不必消灭所有的欲望。但是,为了灵性进步,首先要消灭自私的欲望和动机。
如何控制贪欲并达至目标
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化:
身体——感官——感官对象——心意(第六感)——智力——自我知识——至高无上者。
要知道你的真实本性是自我,自我是至高无上者,要用被自我知识所净化的智力去控制心意。一旦这样做,贪欲也就被杀死了。
智力是这辆车的车夫,五个感官是拉车的马,灵性之旅的成功主要依赖于车夫(智力)控制心意和五感之马的力量和技术。感官对象在我们的心意中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甚至在欲望得到满足后也难以消除。感官对象比五个感官更有力。
心意能够控制感官,因为心意是感官之王。心意是第六感官。的确很难控制,但是通过稳定的修习和不执着,是能够得到控制的。稳定的修习和不执可比作是控制心意的两根缰绳,在这两种的帮助下,车夫可以控制心意。
若智力不够强大而不足以控制心意,则乘客就不能抵达目的地。自我知识优于智力。自我知识通过与自我相连接,冥想就变得纯粹足以控制心意,且心意就可以控制感官。对于灵性之旅的成功,自我知识提供净化的力量,众经典为智力控制心意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技巧。
感官之马必须在心意的控制下,心意必须始终由智力加以控制。脆弱的智力不能够控制心意和感官。如智力太脆弱,对感官快乐和感官对象的欲望将控制心意。心意和感官会反过来攻击和控制智力这位软弱的车夫,引导乘客偏离解脱之正道而陷入轮回。
不能控制感官的人,就不能控制整个世界,也不能在任何工作中获得成功。激情无法被完全消除,但可以被自我知识削弱。
解决的办法:通过结交益友,设置较高的生活目标,来防止心意和智力免受感官享乐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