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原生家庭对后代的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配上优秀的孩子是锦上添花的好事,经济条件差的家庭配上优秀努力的孩子也算是雪中送炭。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而作为新时代的我对此做了以下反驳:“子孙若如我,留钱可扩张资本;子孙不如我,留钱可勉强度日。如果加上第三方监管,那会更稳妥的保证子女的生活,可参照肥姐沈殿霞对于女儿遗产的继承方式。”
其实说白了,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财富是福是祸关键在于子孙的秉性和认知方式。
今天的我,想说的是脱离原生家庭的我们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差距,同时也是两代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认知上的不同,是否可以作为考量孝道的标准?
朋友小鱼是大家眼中的大孝女。在父亲因脑出血生病住院期间,她给学校请了长假,彻夜不眠的伺候在侧,寸步不离。
夏天天气炎热,她每天要给父亲擦三次澡,换下来的衣服及时洗好晾干备用。
早期父亲病得厉害,大小便失禁,医生因此给插上尿管。
因大便不好掌握时间,所以每天要带成人尿不湿。尿不湿透气性差,父亲屁股上起了好多痱子,长时间摩擦容易破皮继而形成感染。医生告诉她,如果长期这样,很可能会加速褥疮的形成,尿道口也容易感染。
为了将父亲身体上的伤害降到最低,小鱼买来纯棉的白布,截成一米左右的方块,中间放上棉花,做成垫子,铺在父亲身下。
半个小时看一次,及时换下排便的垫子。换下的垫子,小鱼从不让母亲动手,都是自己抽父亲睡着的时间在医院洗手间打上肥皂一遍遍清洗干净,再用八四消毒,涮至没有味道才放心的搭在医院专用晾衣处。
每天两小时一次的翻身加上小鱼的细心照料有效延缓了父亲褥疮的发生。
但由于长期卧床,父亲开始便秘,在使用开塞露时,经常会引起父亲肚子痛,小鱼就用手指头,一点点的帮父亲把干燥的粪便扣出来。这样细心的照顾直至一个月后父亲再次突发大面积脑出血去世。
谈到照顾父亲,我们都对小鱼竖起大拇指。但小鱼感觉那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换成别人她肯定不会。
小鱼成家后不久,因怕母亲自己在老家孤单寂寞,便把母亲接过来一起生活。
初心是想让母亲过来享享清福,没想到母亲的到来让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与自责之中。
平时给母亲买件衣服,她总是嫌贵不穿,非要让她送回去。
和母亲逛街,本想给她选点喜欢的东西,但母亲只认标签,超过心理价位的她一概不选,却对路边小摊20几块的小衫钟爱有加,每次都买十几件,还单挑大号的。
小鱼说母亲:你为什么买这么多,一夏天穿不几件的,你看这些做工手感都太粗糙了,买这些的钱还不如买件好点的,穿着也上档次。母亲回她:你看一百多我买十几件,穿不了还可以带回老家送人,一件就好几百,那是专门坑你哩。“那你买合适的就行干嘛还买大的?”母亲理直气壮的回她:一样钱当然买大的了。小鱼真是无语了。
母亲不仅在自己身上省,还教育她和先生也包括儿子一定要勤俭节约,勿忘老传统。
现在城里的孩子,穿衣服也是要讲门面的,人家都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谁见都忍不住亲上一口。
小鱼也是这样想。儿子的衣服她一般会选择专卖店,一是现在的经济条件足够支付孩子在这方面的花费。其二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一分钱一分货,孩子皮肤天生敏感,专卖店的衣服相对来说甲醛含量很少超标。
而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会打扮,打扮十七八,不会打扮,打扮屎疙瘩。对你儿子比对你老子还好,我才穿二十几块的,你看他个小屎孩那小衣服巴掌大一件都上百哩,也不想想我和你爸当年省吃俭用遭多大罪才把你养大,太对不起你那死去的爹了。小鱼受不了母亲老拿死去的父亲说事。
小鱼的化妆品一套就几千块,买来后经常给母亲用,母亲也夸这东西好,用完皮肤滑滑的。但小鱼买来送给母亲,母亲却坚决不收,说我用你剩下的就行了。
更奇葩的是母亲建议她不要买紧身鲜艳的衣服,希望她买的肥一点,暗一点。说她穿厌了就仍,浪费。不穿了她没办法捡。
小鱼心想:我一三十岁辣妈,每天穿一老太太服,为的就是让老妈能接上,避免浪费。那还不让同事笑掉大牙,自己青春还没过够,直接跨到老年人行列了。
饭桌上,家里是不允许有剩菜的,如果有,隔一夜一家人还要吃。不够的话,母亲会将新炒的和剩菜来个大锅炖。即使是青菜,老太太也不允许倒掉。
这些都是小事,最可怕的是老太太封建的很。一家人做沙发上看电视,小鱼习惯把腿放老公怀里,让他帮忙按摩,老公也很享受这样的肌肤之亲。
但在小鱼母亲看来这是不成体统的大事,忙把小鱼叫到房间里,告诉小鱼说:姑娘家家的,有外人在别这样,不检点。我的妈,老公是我的,怎么能给安一不检点的大罪名?小鱼是欲哭无泪。
母亲一住就是半年多,小鱼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公对此也颇有微词,好在夫妻感情深厚,否则早对丈母娘吊起了脸子。
终于有一天小鱼母亲主动提出想回家看看,说在楼上住这半年闷得很,不如在老家有老街坊老姐妹聊天混的舒服。
于是小鱼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敢说,赶紧订了两张动车卧铺送老太太回了老家。
回来的路上,小鱼长长的舒了口气,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里外透着舒坦。
老太太啥时候回来,到时候再说吧。她顾不得想以后,随打电话给老公:孩子送你姐那里,咱俩今晚下馆子吃火锅,我要花钱,花大钱。说完有种秒变土豪的膨胀感。
我对她深感同情,同时也有种苦命相连的悲壮感。
我妈在做饭上,那可真能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黑暗料理简直让我们百口莫辩,崩溃至极。
昨天吃剩下的辣椒炒肺叶被老妈包到了第二天的茴香陷包子里,她咬一口,不好吃,随命令我和老爸:这些都是你们的,一定要吃完,别浪费。我当然是开溜了,被委以重任可怜的老爸只能硬着头皮咀嚼着难以下咽的黑暗料理。吃一天还行,哪经得住天天吃啊?
老妈买东西贪多,买来后经常放坏,我趁她不在,把那些坏了的瓜果倒垃圾筐,还没等我仍了,已经被她捡出来,削一削,吃了。
这让我想起以前听熟人说的一个笑话,也许不太贴切,但就是想说出来表达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话说有一群人在讨论街上的一个精神病人,有人说精神病其实跟傻子一样没有控制力。“谁说他傻啊,那天还看他在垃圾堆里捡到一块骨头,敲掉上边的蛆,然后才吃的”。这人一开口马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石化了。呕……有没有?
时代不同了,处在历史境况不同的两代人,对幸福人生的定义和理解不尽相同。在与长辈相处的过程中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虽乍看是登不上台面的小细节,却实实在在影响着生活中的彼此。
对父母的爱,有时候并不一定要把她们接到身边一起住就等于尽孝,也许她们看到我们与她们的种种不同,也会生活的别扭。
人混习惯了一个圈子,都对其有一定的依赖。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跳到另一个圈子能很快的适应,但对于年迈的父母,他们的身体机能处于逐渐衰退期,他们不想改,也不愿意改,她们最想要的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舒舒服服的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们和父母的观念隔着一条银河系,但却不会隔断我们彼此之间永恒的亲情,愿她们的余生总是舒舒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