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信念是所有人都共有的,不论年龄、性别、种族、经济地位或宗教背景,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要比一般人要强。
大多数生意人认为自己比一般生意人更道德;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诚实,更有恒心,更友善更可靠;大部分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比其他司机更棒;我们也确信我们了解和理解他人,要比其他人了解和理解我们更多等等。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自我服务偏差,含义是个体倾向于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来进行自我知觉。
自我服务偏差的表现有:
1.自我服务归因:将获胜归因自己(能力和努力),失败则推脱其他因素(运气和环境等等)。比如在考试中,考到A认为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c则是题太难。
2.在一些主观性的特质和能力方面,认为自已比一般人好。与其他的兄弟姐妹相比,自己对父母的照顾更多。
3.盲目乐观主义:过分相信自己,显现出对未来的盲目乐观。比如说大多数父母都相信自己的子女更聪明,更乐观,更能上个好大学。但是由于由于过分乐观,在一些事情上总相信自己能够幸免于难,往往不去采取明智的措施,由此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高估自己学习能力大学新生经常会体验到自尊心和幸福感受挫的痛苦。
4.虚假普遍性效应:高估自己的观点和弱点的普遍性。明星在整容后总会说,98%的其他明星都整过容,所以我也整了容,来坚定自己的观点。
5.虚假独特性效应:低估自己能力和品德的普遍性。比如说在公交车上让了一次座,就马上飘飘然,认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比车上的其他人要高得多。
自我服务偏差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维持和增强自尊的动机,这一动机有利于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的伤害,缓解压力,对自我的积极信念还可以激发我们去努力,并在困境中保持希望。但是当不好的事件发生时,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我们责备他人,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同时,自我服务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夸大人们对于自己群体的评价,称作群体服务偏差。当各群体进行比较时,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群体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