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书本知识,学生需要老师其他方面的帮助。
是否还记得起学生时代因困惑而无心学习的时刻?
想帮助,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意图帮助,却遭到学生拒绝。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为何会失败?
一个学生常做白日梦——学生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所传递的信息是:他做白日梦的行为是让人不能接受的。老师要他改变,要他不要有任何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不被接受的语言”
不接纳的语言:十二类沟通绊脚石
假设一个学生在完成作业这件事上有困难
常见5种
1、命令、控制、指挥——别抱怨,快点完成你的作业。
2、警告、威胁——你最好用心做,如果你指望这门课拿高分的话。
3、说教,总是说“应该”、“必须”——你知道上学是来念书的,你应该把那些个人问题留在家里。
4、建议,提供解决办法——你需要做的事是弄出一个更好的时间天时间4表,这样你就可以完成所有作业了。
5、教导、讲理、推理、摆事实——让我们看看事实。你最好记住你只有3完成这项作业了。
三种:判断、批评或贬低
6、判断、批评、不认可、职责——你就是懒惰,要不就是严重拖延的人
7、谩骂、归类、嘲笑——你做事像四年级小学生,不像个高中生
8、说明、分析、诊断——你就是想方设法逃避作业
两种:意图让学生感觉好一些,让问题小时或否定学生的问题
9、赞扬、肯定,予以正面评价——你这个年轻人很能干,我相信你会找到放啊把它做好的
10、解忧、同情、安慰、支持——你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受的人,对于这种很难得作业,我也和你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可是一旦你动手去做,其实不难
两种:想用自己提问的最佳方案解决学生的问题
11、提问、探询、审问、盘诘——你认为作业太难?这份作业你做了多长时间?你为什么等到现在才寻求1助呢?这事你花了几个小时?
12、退却、分散注意力、故作幽默、控告、转移话题——来吧,让我们说点高兴的。现在不是说这件事的时间。让我们回到课程上来吧。看来好像今天有人太不对劲。
为什么这十二类语言会阻碍沟通
今天你所传达的信息,成为明天他对自己的认知。这正是教师的话对学生的自尊以及师生关系要么有建设性,要么有破坏性的原因。
三个常见的误解
1、摆事实,讲道理,提供信息有什么错?(这难道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职能吗?)
2、赞扬与肯定的评价为何被划分为“沟通绊脚石”?(我们一直提倡通过赞扬强化孩子们好的的行为意识)
3、为什么把提问视为无效的呢?(提问是用于教学的最有价值的方式之一,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苏格拉底法”或“问答法”)
如摆事实于信息为例
学生专心于学,老师用心教,没问题,但是当学生因为一个问题苦思和烦恼时,情况则不同了。这些事实和信息会被学生拍hi或抑制,并且干扰学生解决问题。
如赞扬
1、如果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对于自己或自己行为不满,位置苦恼。此时夸奖他,他未必能听进去,或只会让他感到教师不了解他,甚至更加引起他对自身的低估。
2、当师生关系位于无问题区时,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随意而自然的一句表扬,不会成为“沟通绊脚石”。
3、当老师吧表扬作为一种手段,以期待能够影响学生,使其选择老师满意的某些行为,取代分界线下不可接受行为,此时的赞扬带有目的性,可以表扬有恩被学生发现,学生会认为“你的表扬不过就是让我听你的话”
4、在课堂上,表扬一个或几个学生,往往会令其他学生感到得到否定的评价。
如“提问”
首先,当对方遇到问题时,如果过分深入了解你的内心,而你不愿被他们所知,知识就会感到收到威胁关闭心门,自我防卫。
其次,提出的问题可能不相关或者完全不找边际;
最后,限制了与被提问者交流的目的、情感或话题范围。
接纳性语言为何如此有力量
不接纳语言总是传达给问题拥有者,他必须改变自己,最好改变自己,或应该改变。认为拥有问题的人肯定是自己犯了错,让他觉得你根本不在意他的问题。
接纳语言,按照对方的本相接纳他,当一个人感觉到被另一个人真正接纳时,他会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如何成长,如何变的不一样,如何变成自己能够达成的样子。
接纳他人的“本我”,实际是一种爱的行为。感觉自己被接纳,表示感觉被爱。
这样的沟通,使人感觉更好,鼓励人们说出来,帮助表达内心感受,培养了自我价值与自尊,减少了威胁感或恐惧感,促进成长和建设性改变。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有效的方法
一个观念:一个人仅凭聆听就能帮助另一个人。——沉默是金
让救助者说出困扰他的问题,释放情绪与感受,引导深入探寻心底更深层与本质的情感,告诉他你愿意帮助他,并且你传达了对他对他“本我”的接纳,包括他的烦恼以及一切。
消极聆听(沉默)
一言不发,能传递你的接纳。
简短自然的应答
使用非语言或语言的暗示,尤其在停顿的时候,可以表明你确实在倾听。点头、身体前倾、微笑、皱眉以及其他肢体动作,口头暗示“啊哈”、“哦”、“我明白”,告诉他我在专心听,对他的话感兴趣,并欢迎他说下去。
“敲门砖”的作用
“关于这件事,你想再说说吗?”
“很有意思,想再继续谈谈?”
“听起来,你对那件事很有感触。”
“你说的是我很感兴趣。”
“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积极聆听的必要性
沟通究竟是什么?
真正感受到需要代码,如果不能理解弦外之音,表达者会认为你不理解他。如一个人饿了,他问:“几点钟了?”,你回答:“你自己看时间呀”,这样就完全理解错了要表达的意思。
对于即将来临的考试忧虑重重——“我们没什么非得学宪法、权利法案这些东西呢?”
害怕不能被选上棒球队——“我今天必须上体育课吗?”
被繁重的作业压垮——“这玩意太难了,我无法理解它。”
被拒接,不被喜欢——“凯瑞是个彻头彻尾的势利小人。”
对美术课程感到失望——“我讨厌美术,失败者才喜欢美术。”
如何学会积极聆听
信息发出者——忧虑:编码——“我们很快就要考试了吗?”
接受者——解码——”他在担忧。”(或是错误解码——“他忘记下周考试”“他想快点考试”
假设你决定回应学生信息之前,先核实一下解码是否正确,那么,你必须做的是反馈你的解码过程。
“你是在担忧将来临的考试?”“对。”
这表示他知道你不仅聆听他,而且理解了他。
但是,如果他担心的是测试的内容中的作文题,他的弱项。
集中于学生对于这种情况是如何感觉?
有效积极聆听的必要条件
1.老师必须深信不疑,学生最终能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
2.真诚的接纳学生所表达的情感,不管他们的情感与老师认为学生应该有的情感相差多大。
3.必须明白,感受是短暂的,是瞬息变化的。“这,也将过去”
4.必须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并且为此专门安排时间。
5.“感同身受”,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个体,不要深陷学生的情感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
6.应该明白,学生很少能够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真实的问题。
7.尊重隐私,内容保密。
有利于沟通的方式
1.消极聆听
2.简短自然的应答
3.敲门砖,发出谈话邀请
4.积极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