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强烈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他说:“这是我此生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参加过的最好的一次培训,没有之一。史蒂芬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
原文摘要
双赢思想
双赢思想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了,是建立在你的损失之上,那我就不干。
双赢思想是一项艰难的思想转换,因为它要彻底提升你的格局,鹰有时候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的高度
如何修练双赢思想?
第一、鸡的境界。我要赢,更重要的是你要输。这样的境界,是建立在稀缺心态上的,相信他多吃一吕,我就会少吃一口。他吃饱了,我就会饿死,从而让别人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第二、雀的境界。我要赢,如果因此你输了,别怪我。
这是最常见的心态。我只想自己赢,才不关心你是赢还是输。你赢了,挺好,你输了,对不起,是你倒霉
第三、鹰的境界。我要赢,你也要赢。否则就别干。
这样的境界,是建立在充裕心态上的。放弃基于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至少不会饿死。如果进行了你损失,我获益的合作,我就损害了你在你、在别的客户,在合作伙伴甚至在朋友、家人心中的情感账户。我的路会越走越窄,飞得会越来越低
双赢思维,就是两个人之间合作,一定要双方都能获得价值。如果我赚钱,是建立在你损失的基础之上,那我就不干。
知彼解己
双赢思维的前提,是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的前提,是倾听。但很多人并不真的懂倾听。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喜欢给建议了。
史蒂芬说:为了获得公众成功,从独立期走向互赖期,你需要做出一个重要的改变,或者说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记住,首先是知彼,然后才是解己
如何养成知彼解己?
第一、戒掉自传式回应
什么是自传式回应?就是随便一个话头接过来,都能谈自己半小时,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对事情的有限认知,轻易地给出建议
自传式回应,把自己放在沟通的中心,是阻碍自己听,阻碍自己理解别人的病,得戒。
第二、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理解
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7%通过语言来进行,38%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则得靠肢体语言。
训练自己用眼睛看对方的肢体语言。如:双手抱臂,向后紧靠,这代表抗拒
训练自己用心理解对方的话外之音。如:当一个女孩子说:你是一个好人,那基本上代表,你们就没戏了
第三、移情聆听
把心放到对方身上,先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激动,然后聆听。这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是知彼解己的关键
进入对方的心灵的方法
试着重复他某些话的最后几个字,作为回应:如下雨了;马上就到期了等等,这会帮助你,也帮他感受到,你正在进入他的故事
你可以用你的语言,重复总结他的表达:你猜我听的是...你现在感觉是...,我不确定我理解了没有,你是不是在说..等等,这会帮你,也帮他感受到,你开始理解他了
你可以呼应他的情绪:你觉得很痛苦..你很愤怒了..你很担忧等等,这会帮你,也帮他感受到,你已经进入他的心,理解他的情绪
最后,你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对他问题的理解,对他情绪的感受,总结一下。你们此时,就站在一起了
当然,你也需要足够的智慧判断,什么时候重复、总结、呼应并不必要。安静的聆听,就已经足够。
知彼解己,就是先去理解别人,然后再寻求被别人理解。理解别人,是重要的态度,聆听别人,是重要的技能
统合综效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这是为什么?因为,一字形或者人字形编队飞行更省力。据科学家分析,以人字形或者一字形编队飞行的雁群,比单只大雁能飞的距离要长73%
统合综效:通过创建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统合综效,就是相信除了非此即彼,你多我就之少之外,可能通过创造性的合作,找到1+1 > 3的第三方案
如何实现1+1 > 3?
第一、尊重差异,感激多样性
首先你要理解,你看到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真实的世界在你心中那面镜子上的投影。
不要追求投影,也就是观点、价值观的一致。相反,你应该尊重观点的差异,感激团队的多样性。
第二、从报仇到妥协再到合作
最差的合作是报仇。报仇,是1+1=0.5
妥协是各让一步,总比没有好。妥协是1+1=1.5
合作,就是我帮你,你也帮我。合作是1+1=2
第三、共享目标,创造性合作
从合作到创造性合作的秘诀是:找到共享的目标
瞎子看不见路,瘸子走不了路,两人都才步难行。以走路为共享的目标,瞎子把瘸子背起来,用瘸子的眼睛,指挥瞎子的腿,就可以走路,甚至去更多的地方。
统合综效,就是通过创建性合作,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秉持双赢思维,运用知彼解己的习惯,才能产生统合综效的成果。
不断更新
什么是时间律?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偷不来、抢不来、要不来、用钱买不来的,获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
习惯就是典型的符合时间律,也就是花再多钱都无法瞬间获得,只能用时间换的东西。
如何养成优秀的习惯?
第一、身体
想要在商业、管理、个人方面做得更优秀,你必须有非常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
最底层的工作者靠体力,中高级管理者靠智力,但最顶级的企业家,又回过头来靠体力。
吃营养的食物,充分休息,以及定期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身体训练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第二、精神
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需要不断训练的
快乐是奖赏,痛苦是成长。经过这样的精神训练,你几乎可以面对任何商业世界的挑战。
第三、智力
智力,就是你手机的操作系统。智力训练,就是增加操作系统的功能,安装各种APP
怎么做?
多读书。可以试着至少每季度读一本书,然后每月读一本,然后每周读一本。每天听本书是个很好的快速获取书籍精华的方式,但如果你对某本书深有感触,应该再把全本找来,仔细阅读。
多写作。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你会发现,你以为自己想清楚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想清楚。写作,可以帮你把囫囵吞枣吃下去的知识,消化吸收
试着每个月公开发表一篇文章,接受大家的质疑,这些质疑,进一步帮助你完善思维和知识体系
第四、社会、情感
还有一项必须不断训练,持续积累的,是社会关系,情感连接。
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持续的给予价值,是更新、积累人肪的唯一方法。
优秀习惯的养成,无法通过吸星大法瞬间获得,需要通过身体、智力、精神和社会关系四个方面不断训练,用时间持续积累
习惯
习惯就是也许别人做起来就那么别扭的事情,你可以做得那么自然。
管理学院教授康普诺利在《慢思考》中,把人的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管直觉,思考脑管理性,存储脑管记忆。反射脑里的直觉,依赖习惯。用习惯做出反应,快速,省电,但是未必总是正确;思考脑里的理性,依赖逻辑。用逻辑做出反应,更加正确,介是缓慢并且费电
直觉和理性,也就是习惯和逻辑,哪个对我们更重要?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非习惯的,而其它95%的行为都是源牌自于习惯。这几乎也就是说,是习惯,而不是逻辑,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如果选择最佳策略?
最佳策略是:把你逻辑上认同的东西,训练成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
比如,双赢思维。
也许在某一个合作中,你运用你的思考脑,用逻辑推导双方利弊,然后决定双赢或者不做。但这种情况只占5%,还有95%习惯性地损害对方利益。
把双赢思维写入反射脑,变成条件反射,从而让自己在100%的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养成习惯的过程很痛苦,但习惯本身,不会让人痛苦。
比如学自行车,很痛苦,不短简摔了多少跤。但学会之后,每天骑车就不痛苦了。
史蒂芬说: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虽然逻辑很重要,但人的行为,只有5%是由思考脑中的逻辑驱动的,还有95%,都是由反射脑中的习惯驱动的。
养成好的习惯,不但可以让你做自己,更是做最好的自己
关成好的习惯,本质上,就是把思考脑中的逻辑,通过反复训练,成为反射脑中的习惯。然后用习惯,指导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