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越来越平静了。
这种平静让我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描述三个小例子。
第一件事
这两天孩子在家里吼“烦死了,马上要开学了,啊”
我说的是“呀现在竟然能描述自己的情绪了,用来一个烦字有进步,我记得以前你会说不如去 咋 了学校”
孩子没搭理我,开始拍猫的头。
“嗯,一想到学校就烦,这猫不用上学,真讨厌,要不我给猫也找个宠物学校,让它尝尝你的滋味?”
“好,把它也送去,不能就我一个人过这日子。”
“好好好,把它也送去。”
然后,随便他在那嚎,自己该干嘛干嘛。
我自己没因孩子的情绪而起波动,没想解决孩子的情绪,不害怕孩子有负面情绪,但是也适当回应,表达看到,和过去比共情和表达更加自由,不再套路,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个场景
我家车坏了,例行去我妈家的日子到了,和孩子越好打车去做地铁回来,差不多又是好几个月没做地铁了,感谢车出问题。
这次地铁上孩子明显情绪比以前稳定,没那么紧张,比较放松。
下车后,孩子想到今天返校没有车送开始抱怨。
我“一想到要自己打车去学校就觉得特别烦,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为什么要遇到这种事情,真是烦的要死,然后这种念头让你觉得更难受了,对吧?”
孩子没吭声。
“不过,如果你换一个故事呢,我到17岁每天都没有需要挤公交车上学的日子,即使车坏了也可以打车去学校,和很多人比起来我要幸运多了,如果这样编故事,情绪会如何呢?”
“我没有说,我说的故事是对的,你的故事就不对,我只是在告诉你,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情绪,你想要什么情绪就编什么故事,一切都在你自己的掌控中,看你喜欢。”
儿子露出沉思的样子。
在这段对话中,我先共情了他,再提出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然后再共情他,他的想法不是错的,同时从孩子希望控制情绪,希望成为真正主人的需求把选择权交还给他自己。
我不是要改变孩子,不是要让孩子当下不生气,而是告诉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感觉只是共情,暂时平复心情,但是,长远来说帮助不大,甚至可能是一种伤害,如果和孩子对着干,那也不行,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接纳,尝试一下吧。
因为我自己平静,我才能看到孩子,且不害怕伤害孩子,敢于尝试。
第三个是
今天,去学校,孩子开始叹气
我“要去学校了,是不是觉得恐惧,害怕,担忧,焦虑?还是别的什么?有没有胸口发闷的感觉?”
儿子体会了一会儿说“都不是”
“都不是,那是什么?”
儿子“不知道”
“所以,你还是无法感受自己身体对变化,分辨除自己的情绪是吧?这件对你来说有点难,不过你现在会偶尔说一些情绪性的情绪,这就是一种进步”
“要开始痛苦的生活了”
“哦,你脑子跳出来这个念头,这个念头一定让你情绪不好,如果体验不到自己的情绪,就会相信念头说的故事是事实,上学是一件痛苦的事,然后就会很痛苦。”
“不过,如果能分出念头是情绪导致还是事实描述,会怎么样呢?”
“儿子你可是充满相信力的,现在想象一下各种用来描述上学的故事,然后去体会这些故事引起地不同变化,看看你最喜欢哪一个?并体验各种身体情绪。学着真正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吧,这不是你一直想做的事情吗?”
儿子不吭声了,相对比较平静。
还是觉得如果每次都是单纯的共情,可能效果并不是最好,但是,感觉我现在对方式说教太多,怎么能更好的用焦点的方式,让孩子体验情绪的变化,体验正向的力量呢?我还需要尝试,改进,不过现在真的平静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