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更了,煞是对不起关注我的观众老爷们,在这里说一声:抱歉。这个中原因我就不说了,究其一个字罢了:懒。各位看官都是明白人。只是如今这疫情当下,出又出不去,手机捧够了化了,电视看久了融了,这不觉得实在得写点东西才能解解闷了,所以我又逼活了。咳咳,该进入正题了~
自节前突然爆发的肺炎疫情至今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各种各样的报道满天飞,好的不好的、良心的没良心的各有体会,新媒体小编们各展所长,有写感人故事的,有写抗疫精神的,有写的经济影响的,既然大家都在写疫情,那我也写疫情;既然我在做线下教育,那我就写写线下教育。疫情+线下教育,可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生死存亡大片既视感嘛~
写疫情下的线下教育不少,但是我的线下教育不一样,我是从一条鱼的故事里看疫情下的线下教育。客户您往下细细品~
故事原本是《从一条鱼看懂经济学原理》,我愣是硬生生改成了《从一条鱼看懂线下教育转型》。
故事是这么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一群原始人,他们以捕鱼为生。但是鱼何其难抓,只靠双手,他们一人一天只能抓1条鱼,只够自己吃个半饱。但是一直以来他们没人愿意做出改变,就这么一代代的延续同样的生活方式。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实在不愿再忍受这样枯燥的生活,他分析了目前捕鱼的难点痛点,决定冒着饿死的风险,一天不去抓鱼,而是鼓捣出了一个东西叫做--手持渔网。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从此他过上了一天两条鱼的“土豪”生活。
部落其他成员羡慕他的生活,开始向他讨教,“土豪”愿意分享他的成功经验,但是约定要收取所有人每人每天1条鱼作为利息。这样,其他人也学会了制作鱼网的方法,每天能多抓比以前多1倍甚至2倍的鱼,肚子都填饱起来。
其实“土豪”分享他的经验不是纯粹发善心,因为他对自己的一天抓两条鱼还感到不满意,所以他希望继续完善他的工具,但是他又必须保证自己在不抓鱼的时候有鱼吃,所以他决定把方法教给岛民,并收取利息,这样他就有鱼吃,也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自己的工具。
就这样,“土豪”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发明了更高级的捕鱼设备,岛上的鱼因此也越来越多,人们也有了足够的自由时间。设备越高级,需要捕鱼的人就越少,就有更多的人从事其他事情,各行各业也就出现了。
好,我的故事就此打住了,再往下就是经济学范畴了,不在此处讨论。我想说的点已经出现了:
一、故事中的原住民像不像疫情前线下教培的现状,大家都不愿意求变,都知道目前捕鱼方式的落后和不足(传统招生和推广方式),很难再有大的增长,也没有人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安于现状,混个半饱,也不错了。
二、为什么不变?因为变意味着高风险。就像故事的“土豪”,他必须要冒着一天甚至可能几天不吃喝的风险,去发明一个他觉得可以提高捕鱼效率(也就是“产能”)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可不像现在还有冰箱这么发达的贮藏技术,1人1天只能捕1条,1条吃半饱;也就是说你1天不捕鱼,你饿一半,2天不捕鱼,可能脱水(此时放弃做网再去补都迟了),3天不捕鱼,上帝就朝你招手了。问人借?大家都吃半饱的情况谁会借你粮食。
可见“土豪”是下了多大的决心要改变,简直是拿命来赌。故事的“土豪”是变成功了,如果是变失败了呢?可以想象就是一堆人围着他的白骨指指点点:你看这傻叉,居然一天不抓鱼不知道搞什么,最后把自己搞死了,千万别学他。
难怪迈出从“0”到“1”的脚步从来不易,有时候“变是作死,不变是等死”。
三、得,谁也不曾预料到2020年的打开方式会是这样。当一众机构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准备回来又大展宏图,各种开年计划都想好的时候,变化就来了。这场肺炎疫情给了所有平时安于现状的“捕鱼人”当头棒喝,就像鱼群退回到了深海,你必须要有渔船和渔网才能保命。但是,一直以来每天都疲于奔命抓1条鱼混半饱的人,哪有时间发明渔船和渔网?所以潮水退后,滩涂上唯有一地白骨而已。
四、OMO(线上融合线下)不仅仅是传统教培行业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而是所有的商业都适合用这个模式来重新打量。早在淘宝火热之时,有人断言线上购物会取代线下,我当时就判断不可能,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因为线下有着线上无可替代的亲切性、体验感。所以线下教育没错,错的是不重视当下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不重视当下国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数据。没重视我到底怎么样可以和客户产生更多的触点和传播点,错的是看不起、是侥幸心理。
转型总是痛苦的,但是被逼转型才最痛苦。
马云说过:有时候毁灭你的不是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一份文件。现在毁灭你的不是一份文件,只是一个小小的,小到你看不到的--病毒。
我想这对一直准备的线下机构来说,才是最滑稽的事情了。
2020年,它来了,来检验免疫力了。春回大地之后,有多少人还会记得,这场病毒带来的痛?
(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