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甜蜜与苦涩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间:
不用去上学,不着急做作业,
可以和小伙伴三五成群地放鞭炮、做游戏,
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对于大学毕业以后的“社会人”来说,
这个时间段带来的感觉则复杂得多。
一方面,过年意味着可以暂时离开忙碌了一年的工作岗位,
回到父母亲人身边,不用再和没完没了的文件电话打交道,
过一段放松舒心的日子;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年有了闲暇,
亲朋好友就爱聚会,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离不开几个问题:
目前收入、工作状况和个人问题。
尤其两三年后,他们关注的问题有且只有一个:个人问题!
无数亲切的问话也只是为了它而铺垫:
“小某啊,工作几年了,有对象了吗?”
“××,今年二十几了,呦,好几年没见,都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对象?不能光忙工作,得抓紧啊!”
“囡囡,一个人在大城市觉得怎么样啊?有没有男朋友?有啊,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呐?”
……
听得多了,我们都可以把它总结出套路:
你有没有男/女朋友?有的话,请选择1,
有下列问题,怎么认识的,相处了几年了,感觉怎么样,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房子看好了吗,什么时候要孩子……
没有的话,请选择2,同样,下属问题如下,工作太忙吗,没有合适的吗,
进而由理论转化为实践,我认识某某的儿子/女儿,他/她在银行工作,要不要趁放假见一见,哪怕交个朋友呢?
这都是过年附带的甜蜜的负担。
与年龄成负比,年龄越大,甜蜜值越低,
超过二十八岁自动转为苦涩值。之后与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大,苦涩值越高。
自成真理,不接受辩驳。
尤其对于二十五岁以后的姑娘来说,这个问题更是如此,避无可避。
一度称得上是灾难级别的问话。
一位女同事为了不被问,宁可申请大年初一到单位值班。
那么,回到题目提出的问题:
姑娘,你为什么还不着急结婚?
2
姑娘,你要上天吗
适龄男女要赶快结婚的说法,实际上要从我们的历史文化说起。
古代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发展水平低,
人的平均寿命比较短,结婚也要趁早,生孩子也要趁早。
古代女子有“及笄”一说,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行“笄礼”,将长发盘起,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实际在现实生活中,结婚的年龄被提到更早,
杭州一带就有民谣:“十三娘,廿八婆,四十岁,当太婆。”
后来西学东渐,女孩也可以上学读书,
从小学一路念到大学要十五六年,大学毕业就二十二三岁,
继续深造的至少还要三四年。
年龄已是不小,父母觉得当然要尽快结婚。
我们这一辈的父母大部分都有这样的希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执念”:
孩子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要早恋;
要考大学,最好是名校,211,985之类的;
工作要进体制内,公务员事业编,不用担心失业,旱涝保丰收;
工作一两年里,马上找一个对象,赶快结婚,最好能在三十岁之前生一个孩子。
这是他们所能认为的最稳妥不过的人生模式,
由一个“温室”进入到另一个“温室”。
即使不完全按着这样一个人生线路走,也不应该偏离太远。
而且,男生没有对象,不想结婚,
可以被亲戚朋友们以先立业后成家为理由原谅,毕竟“男人四十一枝花”;
而女生过了二十五岁,家里就开始催,
赶紧找对象,赶紧结婚呐,年龄不等人啊,“女人三十豆腐渣”。
所以,姑娘,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还不着急结婚,是要上天吗?
3
不要嫁给“将就”
中国的父母认为结婚就好像上下班一样要按点,
到了时间点,结婚就会被父母提上日程,不容推延。
各种各样的相亲就会接踵而来,原来不被关注的适龄青年
就会忽然成为备选对象出现在长辈朋友们的月老笔记本里,
被评分,被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
出现在某一天的某一顿饭的餐桌旁或饭后散步的“不期而遇”中。
相亲是最快最有效认识适龄青年的办法,
两个人奔着同一个目的而来:你是不是我合适的结婚对象?
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两个人,以结婚为目的,尝试相处。
一个又一个相亲之后,最后遇到所爱或迫于压力选择一个合适或看上去还不错的人,共度余生。
或许更多的是将就。
你条件不错,而我年纪大了,所以我们不妨“将就”。
只有物质为条件,没有感情基础,
甚至在短暂时间的相处中,连彼此性格如何都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两个人,就这样急三火四地走进了婚姻。
有的甚至三观不同,连共同语言都没有,彼此忍受,彼此折磨。
如同没有打好地基的房子,禁不起打击,
只要有一场大的风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让这栋房子倒塌。
甚至不用大风大雨,时间久了,就会自然而然倒掉。
“将就”的婚姻,最终将就不得。
不着急结婚的姑娘,是因为不愿意将就。
她们相信总有一个人会出现,他不是将就。
4
我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
钱钟书先生这样形容“婚姻”,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精辟的比喻:
“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过了七十年,它似乎发生了改变,很多人都不想进去,这其中以女性居多。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婚后男人和女人的任务分工是这样的:
男人要工作赚钱。
女人要工作赚钱,家务劳动,照顾父母,照顾孩子,如果有宠物的话,还要多照顾一份。
看到差别了吗?
除去在工作岗位上同样的辛勤劳作,女人还需要做得更多。
更详细一点说:
家务劳动不只包括洗衣做饭,拖地打扫。
婆媳关系永远是一道难解的题。
亲子沟通不见得只是陪孩子做作业,去学校开家长会这么简单。
……
或许有的丈夫十分体谅妻子,愿意分担,但这也仅仅给妻子减少了很小一部分工作。
但当家庭里需要有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最先做出让步的是谁呢?
更多的是妻子吧,毕竟我们听的更多的是“家庭主妇”而非“家庭煮夫”。
不愿意也好,不甘心也好,周围的人们就会这么劝她:
“你何必出去工作呢,有了家庭,你还要什么理想追求,顾点家吧。女人家照顾丈夫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古往今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个社会对女人并不温和。
又想让她们经济独立,披荆斩棘,骄傲地可以跟世界决斗;
又希望她们勤俭持家,必要时能为家庭做出足够的牺牲和让步,
而一旦不愿意,就会面对指责和批评。
更可怕的是,女人的付出,更多被看作是,理所当然。
如果说,结婚意味着围着锅碗瓢盆过得平庸,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意味着所有的付出不被珍惜和看重的话,
姑娘,你何必着急结婚?
5
不结婚是因为婚姻太重要
对于几乎所有的姑娘来说,当然不婚主义者除外,
不结婚不是因为婚姻不重要,而是因为婚姻太重要。
婚姻,它贯穿于人的大半辈子。
它不像学业,成绩不好,努力就好;它不像工作,不喜欢了,换个便是。
婚姻,它是个复杂的命题,不是靠努力或换个,那么简单可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结婚要慎重。
不要着急,一辈子的事,为什么要这么仓促地做决定?
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人,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别人笑你,不理解你,那又算得了什么?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唯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生活。
他或许不帅,工资不多,但他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他懂你,懂你的念念叨叨,懂你的歇斯底里;你懂他,懂他的孩子脾气,懂他的忘乎所以。
他看的到你的付出。
互相珍重,互相包容,愿意做出改变。
他看见了你灵魂的模样,仍然不离不弃。
无论是荆棘遍地,还是岁月静好,有他在,就不害怕,就觉前路可期。
你对他,也是一样。
这样一个人,他总会来。
所以,姑娘,你着急什么?
兴许就是在未来清清爽爽的某一天,他就会来,春天也会来,而那时,风景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