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五月时节,看着窗外燕飞舞,轻快又不失从容,像是在努力抓住春天的尾巴,又像是顿悟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这句话意境。这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在品读着祝勇写的《张择端的春天之旅》一文时,顿觉思绪如燕之轻漫,偶得“从《清明上河图》看写作”这个灵感。是为本文。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由感而发的事情”。我认为,写作最重要的是诚意,真诚的写作会感动自己,也会感动他人。所以,在写作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写作初心是真诚的吗?”我想张择端在画下《清明上河图》的第一笔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是在完成一副向往已久的长达5米的画卷。在《清明上河图》中,河流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张择端把汴河作为构图核心,把时间(清明)和命运(上河)作为这副图画的最大主题,图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这副图画可以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的生动写照。在历史长河里的他们都只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人不知道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正所谓,写作之前必先构思,构思之于写作,正如构图之于作画。
我为什么会有“从《清明上河图》看写作”这个想法呢?首先,在我看来好作品至少应该像这副名画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清明”的意思,一般认为是清明时节,也有人解读为政治清明的时代理想。在清明时节,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反向的,不是向前,而是向后。好的作品,会触动你的心弦,像是找到自己的影子,像是过去点滴的呈现,像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如泰山北斗,似前无古人,值得跨时代品读,值得后世高山仰止。其次,在我看来好作品至少应该像这副名画一样,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人们相携相依来到河边,享柔和之天光,在风中颤动。这副名画让我们回想,朝代和个人一样,都是一个时间现象,有的事迹最后写进了历史,有的足迹则随大河奔逝。写作的文思,有时候如泉涌一般,清澈甜美;有时候似大河之滔滔一般,豪迈奔放;有时候像大海之宽广一般,川如不息。最后,“图”的意思,就是作品的呈现,包括看得见的人物和风景,以及看不见的时间和背景。这副名画让我们明白,大人物是一种风景,小人物同样也可以成为风景,更重要的是,其实风景本身就是最美风景,这就是画作和写作共同的奥妙之处。写作如画作之美。
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画的是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上的人之流的交汇,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写作也一样,它最大的乐趣就在于书写“不一样”的传奇。我是这样从《清明上河图》看到写作的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