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教师的挑战》,从习得、记忆、巩固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从传递、讲解、评价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愿景,我们课题组的姐妹们开启了今天的讨论话题。
主题:《教师的挑战》——教师的探究支持学生的学习(69页~73页)
主持人:明佳丽
撰写人:樊婵娟
一、问题设计与问题角度
A、问题设计
1、你是如何看待这节课中上演的多幕剧?——贾晓琳
2、福谷老师又问后,课堂推行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朱美娟
3、本节课学习任务是什么?老师如何推进?——冯淑娜
4、如何理解“教师自身对课题的探究串联起儿童们多样的意象和思考”这句话的?——高月好
5、这节课虽然没有丢下学困生,但优等生呢?是否公平?“天花板”何在?——吴晓妮
6、对于这节课你的再教设计是什么?——樊婵娟
7、这样的课利大弊大?是否合适日常教学呢?——王婧
8、本节课任务未完,如果福谷老师节节如此,教学成果是否堪忧?——宁甲婷
B、问题角度
问题设计中1~4都是属于文本之中,问题5和6是文本之外的思考,问题7和8是脱离文本的冲刺挑战性问题。
结合以上问题,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对每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做出了以下思考。
二、问题落地
贾晓琳
多幕剧的上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的思考变化,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情不同,思考就不同,以学情为主题,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学习历程上的思考点,进行拓展。
朱美娟
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就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总结点,再加以引导,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冯淑娜
观察示意图,说说发现?夫妻卧室,为什么还要在两端设计自由的空间?
高月好
注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是教师研究的课程理念,让学困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思考活动中。
吴晓妮
教育从关注学困生开始,又能提升优等生的思维。面对学生脱离主题的发言,教师的处理方式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
樊婵娟
假设学生为房子的主人,提出设计的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引导总结。从家庭交流、个人自由两个板块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王婧
我认为这样的课利大!这种课堂可以唤醒学生的内驱力,鼓励学困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宗旨,教师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关注后进生,再深入课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
宁甲婷
不可能做到节节课如此,这是一种境界,是教师向往的一个美好的愿景。
教学中,我们要在“备”上下功夫,在与学生的交流上下功夫。教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主建构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无穷魅力。
共同期待下一次的成长时光!
第七期教研安排:
内容: 分组研讨问题设计
主持人:吴晓妮
撰写人:贾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