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这一章的认知心理学的结论是:我们需要利用已知的事物理解未知的事物,大多数的知识应该是具象的。
想起Jovi谈论自己读博士的时候,越读到后面越对于数学的内容和知识“看不见”了。以及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里面强调的,教师应该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把知识具象化的努力中。
这一章和后面的内容谈论的就是如何把知识具象化,让学生看得见的问题。
我们是如何理解新的概念的?
其中之一的方法是类比,我们联系已知的知识来理解新的事物。
回到这张大脑的模型来,那么理解新的内容,其实是环境和长期记忆两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让理解在工作记忆中发生。让已有的知识和环境中提供的新的要素放在工作记忆中进行思考和理解。
这样来说,理解其实就是记忆。
又稍微回到之前一个章节的论点,背景知识越是丰富,长期记忆的库存也是大,那么理解也越容易发生。
不同的理解程度
理解也是分不同程度的。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 机械记忆和理解:死记硬背
- 表面理解:只能在已提供的控制的环境下理解和运用这个概念,类似好已经设定好的习题和练习
- 深层理解:自由运用
三个理解的区分,有点类似于之前workshop强调的depth of knowledge (DOK):
深层理解,则是对于内部结构的充分了解:
为什么深层理解很难
对课堂的启示:
- 提供多个不同的实例,让学生看到同一个深层知识的不同侧面,引发思考;
- 有技巧地问问题,不只是集中在事实性问题,多围绕深层知识和结构来问问题;
- 不要泄气,表面知识已经比一无所知好很多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从表面知识通向深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