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概念:
1、大象和骑象人中,骑象人只能利用大象很小的一部分力量。(源于阅读《瞬变》后的感触)
2、本我和超我中,我们势必想选择本我,可最终我们多半服从于超我。(源于了解弗洛伊德学术后的感触)
3、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建立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产生的是动力,而外部评价体系的人通常感受到的是压力。(源于武志红老师专栏中的概念)
这三点讲的是同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头应该在哪里?
一、从自我剖析开始:
1、我坚持完成学业至本科,期间除了大学之外各门学科还是比较优异的,但过程却较为痛苦。
究其原因,我想因为我是以外部评价体系,超我以及骑象人来要求自己做好的,自我感觉极为不好,即使偶尔取得优异的成绩后,也会从批判的角度告诉自己没有做好哪些事情,从而陷入自责和压力之中。
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只有考试的分数和老师家长的赞扬。而整个过程很少能体会到挑战和动力,往往是由压力穿透了整个学习过程,逼迫自己使用意志力坚持学习。
2、高考前一个月得了结膜炎,高考前一天突然脚腕巨疼,一夜无眠。
心理学说身体会反应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比如近视就是孩子不想学习却被迫学习后身体的反抗。如果以此类推的话,那么高考前,这一切的表现不过就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身体的反抗,而且也带来了一个心理安慰——如果考不好也是有原因的。
3、语文基本上是上初中后就没怎么学过的一门课,可是成绩却非常不错。
我想大部分的学生在识字之后,语文课就不怎么听了。我也一样,大家的语文成绩相差都不会太多,主要是因为我们可以学习汉语的环境天然存在,但是我的成绩好一点与我喜欢读书和写作息息相关。而这两件事并非有人要求,而是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我想这就是大象,本我和内部评价体系操作推进的事情吧。
4、工作干的也不错,也得到了认可。
干工作,我想我大部分的驱动力也是来自于外部评价体系,我对自己的要求通常是不要被别人看不起,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一套体系可以让我成为合格的员工,也让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评价较高。
想来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外在的评价体系来要求自己,在许多人眼里可以称之为优秀,自我感觉也良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很难做到最好,有时也没有活着的感觉。
5、跑步完成马拉松的跨越。
这是一件值得多次炫耀的事情,这份动力源于内心,可细想下来,根源还是在外部评价体系中。不仅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更多的是要向外部世界证明和展示自己。说白了还是要得到外部评价体系的认可。
以此类推,吉他、运动,健身等事情的践行都是为了满足超我、骑象人以及外部评价体系的满足,这也是很大程度没有太多生命感受的原因吧。
这也是所有的爱好仅限于爱好的原因吧!
外部评价体系的建立,会让自我随时处于焦虑之中,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都会有一个对比在你面前,或者说外部评价体系太容易随着外界评价的变化而崩溃。因为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的期待。
二、补充话题:
当聊天的人数越多,活在外部评价体系中的人越难受,因为他需要不断的读取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
我也确实如此,以前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单独和人沟通时间和空间充裕,所以更容易聊到深刻一点的问题,现在看来,只是自己善于捕捉外在评价,能够调整自己适应外部评价体系,而当人多的时候为了顾及所有人的感受,也就让自己出现了大脑系统过载,从而谨言慎行,表现出来的多是拘谨,不自然的感觉。
最终,得到最好的赞美无非是“得体”,却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找回自己:
讲了这么多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以及超我的坏话,是指这些都是错误的吗?
也许因人而异,但对我来说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以及超我对我的限制过多,所以我需要与之相反的力量来提高生命的活力。专栏中的解决方案是成为自己,关注内心的感受,让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践行的方法是写出你内心中真正想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事情,并规定时间去实现这些事情。
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能够意识到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我还有一个问题,那这些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以及超我对我们毫无益处吗?或者说外部的评价以及理性的思考对我们的人生只有限制作用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他们的价值又在何处?为什么通过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和超我无法使我们成为更加强大的人?
我想答案在于我们是人,而非机器。
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和超我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活,可是不会让我们内心的感受得到满足,而内心得不到满足的人生即便看似生活的更好,可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因为你内心的力量是建立在外界的评判当中,而外界的评判是不可控的。
外部评价体系,骑象人和超我在我看来更像是大数据,是为了客观反应我内心价值体系与外部的吻合度而存在的,而不应该替我的人生做主。
最重要的是,这个大数据是一直在变化的,与其去追随他,不如做自己,让大数据因你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