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新看电影《重返二十岁》,电影的主角是七十岁的老太太沈梦君,电影开场老太太对自己目前的家庭很满意,儿子是大学教授,有一个自己偏爱的孙子。
老太太在家里俨然一副家之主的样子,天天唠叨媳妇做得不好的地方,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老太太平时打打麻将作为消遣,在打麻将中也不忘炫耀自己培养了一个大学教授,却俨然不知身边人都不怎么喜欢她,只有她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满足感里,直到儿媳妇杨琴因和她相处压力过大而生病入院后,家里人决定将老太太送进养老院,才让老太太如梦初醒。
这个决定对沉梦君来说仿佛一夜间被抛弃了一样,又无奈又悲伤,家里唯一希望她留下来是她偏爱的孙子,但孙子也无能为力。
在去养老院前一夜,沈梦君决定在照相馆里留下自己最后的容颜,摄影师对她说:“笑一笑,想想你最美的样子。“
沈梦君恍惚间留下了眼泪,说道:“ 我最美的时候,我自己都错过了。”这一刻,让她心碎,似乎自己这辈子除了培养了一个大学教授外,她的人生是空的,她并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自己喜欢什么,除了儿子还有什么事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快乐,去了养老院对她来说就是宣告这一生即将匆匆结束。
电影让沈梦君重返到二十岁,让她重新活了一遍,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和爱人,体验活出自己人生的快乐,而身处现实的我们,人生却无法重来。
每位母亲,都是伟大的,然而在做母亲之时,也不要忘记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因为你在做自己的同时,孩子也会回到自己的位置安心做自己,你在爱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学会了爱自己,你在发展自己的潜力时,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发展自己的潜力。
很多母亲每天苦恼的都是如何教育好孩子,却忘记了如何给予自己和孩子空间,好好地活出各自的精彩人生。
以下两个问题,各位母亲们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有助于你拥有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你和孩子的这一生:
一、孩子是否成为了你人生的全部
我们的人生中,养育孩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除了孩子,我们还有很大的一部分:爱情,亲情,友情,事业等等,我们会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体会不同的快乐,让自己的人生丰盈,增长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个成熟智慧的女人。而当你的世界只有孩子这一部分时,建议思考为什么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由外向内探寻原因。
有些母亲是为了弥补早年自己没有被父母疼爱的缺失,借由孩子来补偿自己缺失的那部分,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其实有这样的情况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方向错了,母亲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到孩子身上,然而这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母亲们可以去看到自己缺失的这一部分,给予自己爱和关注,疗愈和修通自己的缺失部分。(这个比教育孩子还需要方法和时间,各位母亲们加油!)
有些母亲没有办法处理好人生的其它部分,和自己的关系也处理不好,于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只从孩子身上获取存在感和价值感。处于这种状态的母亲们建议先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允许自己有很多层面的成功和快乐。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若一生与母亲绑得太紧,在该独立的阶段没有独立,很容易造成母子共生的情况,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发展出自己的部分,事事依赖母亲,到了成人阶段也没有办法独自处理好人际和家庭关系,甚至酿成悲剧。
二、是否将自己的人生愿望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社会现象:周末的补习班,兴趣班生意火爆,孩子们和父母们周末穿梭在各种培训班里,这里面有多少是孩子真实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孩子真的得到内在的满足和技能提升还是父母得到了内心愿望的实现,借由孩子补偿了自己的需要呢?
有的母亲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自己单方面的角度培养孩子,大部分孩子会无意识讨好母亲,而内心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当然,如果目前做的是孩子真心喜欢的,那自然是件很好的事),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当他们感受到现在的做的不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一部分孩子会做出反抗,或者成年后做出与母亲愿望不同的选择,或者离母亲远远的。这时很多母亲感觉到非常崩溃,仿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母子关系恶化或成为僵局,本该和孩子其乐融融的关系变得冰冷。
我们的人生的确有很多愿望希望得到实现,有时是因为没有机遇,有时是因为错过等因素没有实现,这部分的遗憾一直在心里,没有修通,对于这部分,如果愿望是自己这一生努力还可以实现的,建议给予自己信心,自己去实现这一部分,如果这个愿望是此生没有办法实现的,建议去哀悼和修通这部分。
一个爱自己,欣赏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内在世界丰富,成熟的母亲,她的孩子也可以安心做自己,欣赏自己,而不是从小背负着压力长大。
愿每位母亲都记得,你除了是母亲外,你还是你自己,你值得活出自己最满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