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逻辑课,我一直记得一个古希腊师徒打官司的故事:
师傅是律师,教徒弟打官司。两个人约定,等徒弟打赢第一场官司的时候,交纳学费。
后来,徒弟迟迟不接诉讼,所以也不用交学费。老师着急了,于是想出一个妙招:去状告徒弟拖欠学费。
从老师的角度:如果官司打赢了,那么徒弟要遵守法律,交纳学费;如果官司打输了,那么徒弟就赢得了第一场诉讼,按照约定,也要交纳学费。
可是徒弟也不是吃素的,从徒弟的角度:如果自己官司打赢了,那么遵守法律判决,自己不用交学费;如果自己官司打输了,那么自己还是没有打赢过一场官司,所以按照约定,仍然不要交学费。
虽然有点绕,但是很有趣,而且无解。
直到到了《西方哲学史》,才知道这个老师的名字叫:普罗泰戈拉,是智者代表人物。而这个故事,八成是杜撰的。
普罗泰戈拉是怀疑主义者,他的著作《神论》,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的样子;因为有许多事情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和人生的短促”。
这话,说的真漂亮!
普罗泰戈拉的哲学宣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是“存在是事物存在的尺度,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当然,你立刻会想到,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那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有没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谁对谁错。哈哈,这就是苏格拉底反对普罗泰戈拉的主要观点。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还是有用的,这种哲学思考,后来引向了实用主义哲学。
比如,客观的医学标准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可是我偏偏是个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效率超高。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对于我来收,晚睡晚起是“实用的”,我个人就是这件事情的尺度。
再比如,对于黄疸病患者来说,看什么都是黄色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和病人争论颜色问题。但是,既然健康要比患病好,那么我们认为,健康的人的意见要比病人的意见更好一点,或者更真一点。这就很像实用主义哲学观点。
同时,虽然我没有论证过,但是我觉得“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应该会引向心理学。
比如,心理医生接待病人,应该不会像苏格拉底一样,告诉病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客观真理。而是尊重“病人看问题的尺度”,想办法如何从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病人心理更舒服。
纵观全书,罗素一直很讨厌柏拉图,所以找到机会,就吐槽柏拉图一下。罗素认为,柏拉图看不上智者们,实在是因为他们智力太优越了。
比如,因为叫高尔吉亚的智者说过: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就算存在的话,也是不可知的;就算存在并且还被某个人知道的话,这个人也永远不能准确的传达给别人。
如果你经常觉得,别人听不懂自己说话,你就会觉得上面这段话说的特别有道理。
接着,罗素开始吐槽柏拉图的不诚实的。因为柏拉图貌似是在论证,但是因为他预设了答案,所以所有的论证都是迷魂阵,都是歪曲讨论。而后世的很多哲学家,都是学习了柏拉图的缺点,就是先明确自己的结论,剩下的只是证明自己的结论。
从而,可以判断罗素的观点,真正的哲学,不应该先确定结论,而是应该尊重事实,应该得出什么结论,就应该是什么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否受欢迎。
生活中,如果你碰到一个预定答案的人,就别和他讨论问题了,绝对是浪费时间。只有虚怀若谷,时刻准备接收新鲜事物,接收新的知识、新的答案、新的角度的人,才能真正的探讨问题。
好了,我们终于把苏格拉底之前哲学家聊完了。然后,我们开始聊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