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温和的,治愈的,能够抚慰喧嚣的心灵,给与人自我的空间。在阅读的世界里,每一个灵魂都是自由的,每一种回忆都值得珍藏,每一丝牵挂都可以得到慰藉。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给狭窄的心一个大大的宇宙。
初闻《书择十本》,窃以为是推荐阅读书目的一类畅销书,不以为然。真正拿到书后,才发现自己错得多么离谱。这是一本集齐了20位教师的个性化书单,包含职业认同、专业发展和视野扩展三种类型。书中,他们讲述了自己在这一生中读过的书,并从中选出来10本对于他们最有意义最有影响力的10本书,有时候并不拘泥于十本。
阅读此书时,感觉这些文化名人如密友一般,在身边介绍深深影响自己生命的10本书籍,细细述说自己穿越人生的阅读经历。这本书不仅仅讲述了这些老师的阅读史,更是他们的成长史,是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这些书单,为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提供了路径,同时,也给读者选择好书提供了选择。
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宇极老师在《有的书将照亮前路》中谈到“一个人的阅读是,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隐秘的河流之一。”夜晚,窗外万籁俱寂,自己静坐在书房,阖卷沉思,细细爬梳、探寻自己生命中那条阅读的河流:
贫瘠苍白
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为了供哥和我念书,个子娇小的母亲舍弃了女子的柔弱,去到工地上做事。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父亲得到了给县里最好的小学刷教师宿舍的机会,也因此认识了这个学校的老师们。几次交流下来,这所学校的一名主任觉得爸妈忠厚老实,而且干活很仔细认真,主动提出愿意帮忙把我们转到这所学校来。当时,可把爸妈高兴惨了,要知道,在我们村,还没有能够去到这所实验小学念书的,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在村小学读,读完了小学、初中,大部分就选择外出打工。
爸妈千恩万谢,在这位主任的帮忙下,终于,我们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这所实验小学。但在这所学校的生活完全出乎我和我哥的意料。哥在村小读书时,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老师们都很喜欢他。但在实验小学,情况完全不同,班上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自于我们那个县城最好的家庭,所受的教育和眼界都远远超过我们,哥一时间还不能接受。尽管他努力学习,但成绩依然在班级中下徘徊。再后来,哥迷恋上了以前在村小不曾接触过的游戏卡,成绩就更不尽如人意了。我呢,在村小时,成绩就不怎么好,换到更好的学校,我的成绩也没有多大的起色。在班上,基本上算个隐形人。自然而然的,我不属于他们的圈子……
那时候的自己,除了课本基本上不知道还有课外书这回事。这一阶段,我的阅读是贫瘠苍白的,唯一的一抹亮色来自于外婆。外婆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的父亲是当时的私塾先生,耳濡目染,外婆知道的故事可多可多了。每年寒暑假,我最期待的就是去外婆家。每次睡觉前,外婆都会给我讲那些光怪陆离、神乎其神的故事,在外婆那,我知道了“武松打虎”、“牛郎织女”、“桃园三结义”、“哪吒闹海”、“沉香救母”……
悄然改变
时光飞逝,转眼间参加小升初毕业考试,自己竟然以0.5分之差与县一中失之交臂。最后,我踏上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路——从实验小学又回到了村初中。村里面的人都在看我们家的笑话,背地里议论纷纷“那俩孩子都不是读书的命,你们俩花了这么大功夫,把他们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结果,还不是什么都没考上,灰溜溜地回来读,还不是和我们孩子一样。”那个时候我不知道父母内心有多么的失望和难过,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只知道,在那段时间,父母变得比以前更忙了,基本每天天未亮就出发去工地,天黑才散工到家……从那时起,我开始变得沉默,不愿意去外面玩耍,上课也心不在焉……
直到我遇见了阅读,它开启了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切开始悄然改变。
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在家百无聊赖地帮奶奶收拾杂物。偶然间,翻到一个旧抽屉,打开一看,里面放满了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傅雷家书》……由于时间太长,这些书的封面都已经泛黄,并且布满了灰尘。奶奶告诉我,这是十几年前叔叔读高中时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买的书。叔叔读书那会,成绩很好,但因为家里太穷,供不起,所以,叔叔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西藏参军,一去就是十二年。由于路途遥远,这些书便留了下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叔叔挑灯夜读的身影……回过神来,我问奶奶,自己可以看着书吗?奶奶笑着说,当然可以。那一天,我守着那一抽屉的旧书看了整整一下午……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原来书中有那么多好玩的、有趣的、自己不知道事情,原来阅读可以让自己身未动,而心至千里。在那个暑假中,我沉迷于叔叔抽屉中的书。同时,当我得知县城中有一书店可以办会员卡借书时,我鼓起勇气向父亲要了30元办了张会员卡,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在这期间,我阅读了一些中外名著,如《红楼梦》、《骆驼样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猎人笔记》、《格林童话》、《金银岛》《鲁滨孙漂流记》……那时,内心第一次升腾起一股渴望:我想成为一名教师,那样,以后就可以读更多的书。
暑假过后,用家人的话来说感觉我像变了个人,我开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渐渐地,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在这所初中,我的成绩在全年级领先。在三年后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我竟然以高于录取线几十分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的高中。这下子,父母和村里面的人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平时那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竟然一声不响的考取了县一中。父母的脸上也流露出久违的、舒心的笑容。在那一刻,我似乎看到父母内心的希望再一次被点燃了。
进入高中,学业上得压力一下子倍增,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为了数不清的周考、月考、模拟考,我们如陀螺般不停地忙碌着,留给阅读的时间完全被压缩了。那一段时间的阅读也少的可怜:课间匆匆略过的《金锁记》、《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假期再次浏览的《红楼梦》,还有数不清的表姐家的《读者》和《青年文摘》……那时的自己,特别迷恋古诗词诗词,用压岁钱买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总喜欢把它们摘抄下来贴在自己房间的墙上,每次进出的时候总要看上一遍,默记一遍,每次这样做总会特别开心,感觉这是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秘密。到现在,我都能将《蜀道难》、《琵琶行》、《葬花吟》等古诗全部背诵出来……
鲸吸牛饮
如愿考入大学,我选择了自己向往的师范专业。这这里,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阅读。大学中,我们开设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学科,每一门都需要阅读相关的名著后课上和老师进行交流,完成相应的练习。每次一上完课,我都会飞奔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有时候为了防止借不到,还会提前借阅下次课老师所要讲解的书籍。在这四年中,我阅读了古代文学类书籍有《诗经》、《论语》、《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现当代类书籍《呐喊》、《彷惶》、《子夜》、《边城》、《雷雨》、《长恨歌》……外国文学类书籍《唐吉坷德》、《包法利夫人》、《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与黑》、《战争与和平》、《特伯家的苔丝》、《百年孤独》……那时候的阅读,更多的功利性的,除了从书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外,自己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希望在测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减轻家人的压力。无心插柳柳成荫,大学时候的大量阅读不仅让我如愿通过研究生测试,为我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切磋琢磨
再往后,我选择继续研究生的学业,或许是骨子里对诗词的迷恋,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古代文学专业。进入研究生后,对书本不再局限于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其中切磋琢磨。这段时间,自己深入阅读了《苏轼选集》、《庆湖遗老诗集》、《宋诗选注》、《唐诗杂论》、《经子解题》、《被开拓的诗世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诗人贺铸,贺铸词风具有多样性,张耒“夫其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蓋有不可胜言者也。”贺铸诗风也同样多种多样,钱钟书《宋诗选注》中评价贺铸诗歌风格“他是个词家,有一部分受唐人李商隐、温庭筠等影响的诗常教人想起晏殊的诗来,跟他自己的词境也相近;但是他另有些诗绝然不是这种细腻柔软的风调,用了许多‘之’、‘乎’、‘者’、‘也’之类的语助词,又像‘打油’体,又像理学家邵雍的‘击壤集’体。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开朗干净,没有‘头巾气’,也没有‘脂粉气’的。”这或许是叶嘉莹在《唐诗宋词十七讲》中所
或许天资愚钝,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其中,但收效甚微。如今回过头来思考,当初凭借本科时的满腔热忱,过关斩将,实属万幸。因为,从一开始,自己并没有打牢阅读的童子功,没有接受正式的阅读培训,都是独自一人在龋龋独行,这样的情况,让我的阅读之路崎岖不已,继续下去,只会更加艰难。所以,在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工作。
如饥似渴
踏上教师岗位,学校的事情多而杂,尤其是班主任,除却自己的教学工作外,每天有处理不完的班级问题、家校沟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将班主任禁锢在班级狭小的范围内,让我们深陷其中,疲惫不堪。
没有外在环境的推动,自身又缺乏主动阅读的觉悟,导致工作好几年的自己忙忙碌碌,很少静下心来阅读。每天,起早贪黑,想法设法管理好班级,为的只是所谓好看的成绩、家长的称赞、同事的羡慕、领导大会上的一句表扬……但是当一同入校的同事纷纷晋升,自己内心的天平一下子失衡了:我愤怒过、抱怨过、消沉过、放弃过,最后在阅读中,重新找到方向;在写作中,找到心灵的栖居。
在此期间,有幸与《教育的目的》、《教学机智》、《正面管理》、《儿童教育心理学》、《脑科学与课堂》、《教师花传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做最好的小学教师》、《像冠军一样教学》、《与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相遇,不断自我成长:《教育的目的》让我明白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学机智》让我知道教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所有的教育智慧的藏在我们的教学机智中;《正面管理》激发我对班级管理新的思考;《儿童教育心理学》让我看见问题儿童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脑科学与课堂》一书中提出了许多让人受益匪浅的观点: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策略、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呈现整体的学习图示、教给记忆的方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我明白教育是一场渡人、渡己的旅行,悦纳学生,悦纳自己。努力做一个“甘草”般的老师,成为一个有智慧、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的老师,做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于老师的教育随笔《于永正:我是怎样教语文》一书,受益匪浅,阅读之余对比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实践,深刻感受到自己颇多不足;《做最好的小学教师》、《像冠军一样教学》、《与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断激励我前行……
除了教学类书籍,我还阅读了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如《我就想当班主任》、《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全程带班录》、《做班主任真有意思》、《班主任微创意》、《好班规打造好班级》、《让班级文化落地生根》……于洁老师在《我就想做班主任》中说到的“一个人一生能遇到一个能给他好影响的老师是很幸运的事情,我遇到过,我希望我是下一个。”因为我曾遇见过美好,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份美好;《寻找不一样的教育》中草根王维审老师的成长激励我不断前行,在经历中成就更为美好的自己;《我的全程带班录》、《做班主任真有意思》、《班主任微创意》等书为我的班主任工作指点迷津,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同时,有了孩子后,注重育儿和班级管理,利用空闲时间,大量阅读育儿类书籍,《父母的语言》让我明白父母陪伴和早起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教会我如何有效陪伴孩子并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被忽视的孩子》提醒我学会正确关心孩子,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打开了我对儿童认知的大门,让我明白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建构内在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成长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无痕,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孩子们,他们会走得更快更远;《园丁与木匠》教育孩子需要适当的方法,一味得强迫孩子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如只给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一位园丁式的父母,这样我们会在教育中看见柳暗花明……阅读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喜悦也有迷茫,百般滋味在心头。
正所谓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希望通过后天的努力文明其精神。只要拿起书,就是新的开始。而当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哪里都有诗和远方。阅读,点亮我前行的路,让我遇见美好,向往美好,开始追求美好。愿以阅读成为美好,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