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同居式养老,家庭养老,独居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各种养老方式成为世界各地的老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在NHK的纪录片《面朝大海的养老院》中介绍了神奈川县的三浦半岛上的一个大型养老院。片头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度过晚年生活才算幸福?
片中一位老人在看报纸的时候提到:“世界就是这样,有各种各样的事,不过我们已经是游离在圈外的人了”。的确,养老院是一个少数脱离社会的只有老年人的国度,但是这样的描述一定是不好的吗?就像孩童时期我们被集中起来上幼儿园,然后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一直都和我们同年龄层的人在一起,因为在同一个年龄层中普遍的认知比较相似,更能找到归属感与认同感,正如片中所说的一个92岁的老奶奶在丈夫死后70多岁又找到了于自己情投意合的男人,就像又找回了青春一样,如果她与子女一起生活,也许就没有机会在生命的最后找到另一个归属。如果你已经80岁,在家里有10岁的孙子,有50岁的儿女,你当然觉得你是个老人,但是在这样一个老人群体中,比你年纪大的人数不胜数,因此你的心态会变得“年轻”,你并不是一个“老人”,你只是一个人,一个在这里还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还能帮助别人,还能照顾别人的人。
片中有一位老人在养老院做了20年的木雕,有另一位老人坚持在做花艺,这些都是他们工作时的手艺。所以其实关于老年人还能不能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说真的,退休年龄这个东西就像高考一样特别的坑,有些事情高考前做似乎就是为时人所耻的,而高考后就仿佛合情合理了;而没到退休年龄你似乎还是谋和领域的一个专家,一到了退休年龄就变成了小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为地划定的界限,似乎就把人隔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最可怕的是被这些界限所划分的人也自觉地跟从了这样的想法。说远了,总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工作不应该由年龄说了算,更不应该由一刀切的“退休年龄”说了算,正如我们在香港看到大部分的士司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一样,老人家的专业知识,老人家的手艺等等都是应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而通常来讲,一个有“事情”做的人总会比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对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当然在片中也有不喜欢这种生活想着“一切都要结束”的老奶奶,有“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是还是对我种的花草充满了期待”的“年轻”的老奶奶,有97岁活到“忘记了年龄,但是我现在很幸福”的老奶奶,还有87岁去挑战学钢琴的老奶奶……其实什么样的老年生活才是幸福的呢,我觉得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的人才是幸福的,也就是所谓的心态年轻,如果你“年轻”,你可以去尝试很多新鲜的东西,你可以去继续你的事业,你可以去帮助其他有需要帮助的人,你可以期待每一个明天,你真的可以有很多种可能,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老人,“因为30岁会烦恼的事情,80岁还会烦恼”,30岁能做的事情,80岁难道就不可以了吗?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养老院式的养老适合中国吗?随着家庭的地位逐步下降,我们是否也会像日本一样走上这样一条养老的道路呢?我不知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