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本奇书名为《易经》,这本奇书流传至今的只有其中一部分,那便是《周易》,孔子也曾夸过《易经》。然后也被奉为儒家经典,这本书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选取其中一句经典的名言来品读,这句名言如今还被大学作为自己的校训,以此来激励学生。
这句话出自《易经》,先来看看这句话的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整体上看,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整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像天空那样刚强不息,能够自己去主动追求卓越,奋勇前行,与此同时,做人还得像大地一样厚实,有品德,为人厚道,海纳百川。这句话用天和地做比喻,用天地的特点来形容人的品格,此等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志向让人感慨。
这句名言整体地理解固然是没有问题,但还有其他一些解读,毕竟《易经》的高深让人费解。
几千年来,古人认为天和地有着不同的象征,为何要说“天行健”和“地势坤”?有人觉得既然天运动的速度很快,那就用平常代步用的马来比作天,而地是厚德,那就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牛来比作地,这么一来,这句话的解读就成了做人要像马一样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但是内心还得像牛一样,踏实勤劳,吃苦能干。这么一来理解就结合了生活,也更形象生动,不知大家的理解是怎样?
我的理解比较直接,将“健”理解为坚强,将“坤”理解为包容,古时候人们的认知水平不是很高,认为天圆地方,于是天是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动的,天一直在运动,永不停息,这种品质是谓坚强,所以人要成为正人君子,要像天那样的坚强。而地由于是方的,并且在大地上生长了万物,山川鸟兽虫鱼人都生长在大地上,这是一种包容,所以人要成为正人君子,要像地那样的包容。有坚强的毅力和包容的心态,自然就会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正人君子不也如此。
这句经典名言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后来还机缘巧合地成为了大学的校训,并影响深远。曾在民国时期,梁启超在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做演讲,名字叫作“论君子”,告诫做人的道理,其中便引用了《易经》里的这句名言,此后清华的学生便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并沿用至今。
一部《易经》,每字每句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单从这句经典的名言便影响深远,还有很多同样在勉励这后人,不愧为儒家经典。不管这句怎样去理解,都有其道理,人们敬畏天地,敬畏自然,用天地的品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人之所以为人,也正是有了这些美好的品德,古人留给我们这些经典,值得去细细品读。好好去做一个正人君子,用天的坚强和刚毅引领自己,用地的品格和美德规范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君子,这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做到的。致敬经典,致敬《易经》。(文/云冗雾)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作家云冗雾”,与你一起品诗品词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