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的这部电影,挺喜欢这种克制而平淡的叙事手法的,通篇也没有几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女孩在家庭的各种变故中,慢慢适应,慢慢忍耐,慢慢隐忍,慢慢转变,慢慢的成长。
父母的离异,本身已经伤害到了女生的内心。母亲通篇都没有出现,没有问候,直到女生得奖,才来了一个电话问候。父亲也很忙,基本上也没有怎么关心过女儿在他们离婚之后,心里的感受,以及情绪的变化。爷爷奶奶虽然也爱孙女,可也无法理解年轻人的内心和世界。这让女生从一开始就一砖一瓦的在慢慢建立一座心墙。
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敲开了女生封闭的心门,可偏偏爷爷一个不小心却把爱因斯坦弄丢了。谁也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孩子会因为一只狗的走失,而情绪波动辣么大,行为辣么过激,甚至推到了自己的爷爷。可是你细想,她丢掉的何止是一只狗,其实丢掉的是她缺乏已久的内心的陪伴。
大人以为,狗丢了,买双溜冰鞋就行了,反正是小孩;不行再买只差不多的狗,谎称是原来那只,来糊弄一下。虽说也是出于好心,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过女孩儿要的是什么。就像女孩儿说的,她要的不是一只狗。可是大人们就是不明白,好想人们长大以后,就会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小孩儿,就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怎么说,怎么做都对,很少或者从来不站在小孩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她为什么要这样,反而会责怪小孩不懂事,我都为你这么做了,你还不领情,你还想咋样?这么一来,女生被敲开的心门又开始慢慢关闭了,甚至开始一砖一瓦的开始逐渐把心墙垒高。
当垒到一半的时候,新的“爱因斯坦”又让女生停止了“施工”。可因为弟弟的不懂事,惹“爱因斯坦”生气,出口咬伤了。家人立马二话不说就又把狗送走了,不管女主怎么哀求,怎么哭诉,都没有能阻止狗狗被送走。这下女生彻底绝望了,本来再次接受这只狗狗是因为确实与原来的狗狗长得像,更多的是因为新的狗狗在家和她一样,不受重视,没人关爱。买回来就一直关在厕所,没人陪伴,没人关怀,直到父亲用拖把激怒狗狗后,女孩温柔的,慢慢的靠近狗狗,让它平复下来。女孩和狗狗又有了相互的依靠和温暖。可幸福总是短暂的,女生又开始默默的垒心墙。
父亲为了应酬,放弃了陪她看展;父亲为了应酬,让还是学生的她喝酒;甚至为她庆祝得到物理奖,能保送高中的饭局,也变成了应酬局;只有自己得奖状了,父亲才能看到自己,才能提要求让父亲满足自己的一个愿望。多可悲,弟弟只要一开口,全家都想办法满足,不管多无理,都能原谅。而她却要很努力,才能被看到,开能被听到,才能被注意到。
全剧最打动我的有两点:一是女生独自在浴室里哭。谁都在深夜哭过,很多人也许默默在被子里哭,在角落里哭,在没有人的浴室里哭,或许是默默流泪,又或许是嚎啕大哭。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宣泄,都是把万千的无奈和委屈、鸭梨都往肚子里吞。擦干眼泪,隐藏所有悲伤,让所有人都无法看到自己的脆弱。二是叔叔在让女生吃狗肉的时候,女生默默低下头,吃下去,然后对旁边的大人说:“谢谢,叔叔。”我想说,这也许就是成长。当心墙完工的时候,我们就真的长大了,学会了隐藏,学会了撒谎,学会了掩饰,也学会了接受一切。把真正的情绪和感受都悄悄的关在心墙之内,把别人希望看到的懂事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遇“爱因斯坦”,女生没有去要回自己的狗,不是因为不想,不想就不会自己哭的辣么伤心了。而是因为她觉得“爱因斯坦”有了更好的主人,跟着新主人,总比跟着自己在家不受待见好。还是因为,那是自己逝去的一部分青春啊,青春已逝,如何能找得回?终归还是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生活,去面对成长。
这是一个平淡且平凡的故事,但是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解读。网上评价也有好有坏,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一部电影,值得看一看。
最后我想提一下,宠物是人类的好盆友。既然养了,就不要随意丢弃,也不要虐待宠物,人对宠物的关心和关爱,它们是能够感受到的。同样,人类的不友善行为和不好的情绪,它们也是能够感受到的。你对宠物的好,它们是会用全部的爱来回报的。请善待和爱护身边的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