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五临近下班,我同组里一位刚从国内某顶尖名校毕业的MBA实习生就Business Plan里的一个数据发生了争执。
完成了我的部分后,为了帮她建立Financial Model,我们需要查到2015年美国牙周炎患者的相关数据,可是翻来覆去都没有。后来我找到一份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2年的全美卫生情况普调,和2015年美国牙周炎协会根据这份原始数据推导出的2015年情况表,就建议她先用这个数据做,在presentation的时候加以说明就好。但她不同意,“不行,一定要找到2015年的数据。” 但我认为,既然是初稿,更重要的应该是思路设计,对于细节的数据,应该在完成整个slides之后去请教一些专业做marketing的同事的意见,并非当务之急。
“你学过MBA么?做过Business Plan么?我给你看看我以前做的… 你懂了么?”
天知道我有多想把文件扇在她脸上,但终于还是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强忍了下来。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伟大首先是管理自己,而不是领导别人;谁能控制情绪,谁就能掌握一切”……数条格言警句如弹幕般在我的头脑中飞速闪过后,我说,“哦,那你先找吧。”然后便合上电脑去做实验了。
2.
虽然表面上克制的很好,可我的脑子竟不受控制、一刻不停地反复琢磨起这件事情,“是不是不该那么忍耐?会不会让人感觉软柿子?她是不是故意拿名校头衔压我?可职场经验里不是常说要对事不对人吗?”……
下班后我立刻打了几个电话给有经验的前辈校友,询问了一溜够,总结了一下她们的观点:
1)不要想太多,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情绪;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学会转移注意力,跑跑步之类的;
2)跟好朋友吃顿好的,见见喜欢的男生/男朋友,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滴--天空浮现--“这都不是事儿”;
3)时刻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旦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完成project/帮助同事/向同事学习请教不同领域的专长,其它的事情不必过于介怀。
我觉得她们说得都很对、很好,但似乎也都没有击中我心底隐隐的异样。那隐隐的异样到底是什么呢?---是她拿了某名校的MBA学位我没有,而她说得“对”。同事一句或许有敌意、或许不经意的话,让我感觉充满了嘲讽乃至伤及了尊严,是整件事最让我耿耿于怀的点。
洛克菲勒在留给儿子的38封家书中,讲述过一个他在幼年时期尊严受辱的故事。
儿时的洛克菲勒很少有照相的机会,于是十分期待拍摄小学毕业合影。那天到来前,他甚至酝酿了好几种微笑的表情,但最终因衣着寒酸,在拍照的一瞬间被要求离开,排除在了合影之外。后来那张照片成了他最珍视的物品,去世后被发现作为遗物珍藏。
可见即便留名青史的亿万富豪都曾在这个问题上饱受煎熬,那么,平凡如我,又该怎么办呢?
3.
虽然气愤无比,但我依然庆幸工作中的我并没有选择像生活里的自己那样、舌如莲花地任性反驳,如果拿出与工作任务不直接相关的论据予以继续回击,哪怕再牛X、再解气,那我跟那些偏离本质目的、乱用背景头衔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要用、而且只要用最尽善尽美的职业技能,为自己赢得职场上的尊严。
以下是我小结出的《应对五步法》。
Step 1. 从积极的角度欣赏她锱铢必较的工作态度
“我们之所以会遭受侮辱,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欠佳,这种能力可能与做人有关,也可能与做事有关,总之构不成他人的尊重。所以,蒙辱不是件坏事,如果你是一个知道冷静反思的人,或许就会认为侮辱是测量能力的标尺。”
——如果她找到了更好的数据,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去找那么多毫不相关、自我安慰的借口,不如让侮辱从剥掉我尊严的利刃变成一股催我奋进的强大动力,时刻激励我:要在保持相对优势的基础上,虚下心来尽最大的努力向这样的人学习其一技之长;
——如果她最终还是用了我的资料,那便说明工作有时的确需要适可而止:先求对,再求好。
Step 2. 不过分感觉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不急于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认可
“尊严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别人给予的,是你自己缔造的。如果有人伤害你的感情、你的尊严,你要不为所动。你不死守你的尊严,就没有人能伤害你。”
出了学校进了职场,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个体比较,而是团队竞争。在公司里,只有职务的不同,没有个人能力的一较高下。老板所关心的只是我们是否良好地完成了自己份内的工作职责,一个做饭的只要把饭做好了就是好样的,至于他懂不懂业务,丝毫不重要,不能因为他不懂业务就否定他做饭的能力。换言之,只要老板还在付你工资,就说明你完成分内职责的能力毋庸置疑、值得肯定。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外人对自己随口的评价也就失去了意义,克制过度的思考可以避免干扰和没必要的烦恼,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Step 3. 沉默是金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成功公式:If A is a success in life, then A equals x plus y plus z. Work is x; y is play; and z is keeping your mouth shut.
这个公式里最需要我们顿悟的部分,就是沉默。
沉默之所以困难,我们之所以在职场上争得面红耳赤,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搁不开、撂不下,无一例外是想通过好的表现,更早地获得晋升而已。
论语里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叫做《子张学干禄》,什么叫“干禄”呢?就是谋生、进取之道。孔子说,“多闻(多听别人说道理)阙疑(把可疑的搁置一旁),慎言其余(其余的也要谨慎去说),则寡尤(就可以减少过失);多见(多看别人作为)阙殆(把觉得不妥的搁置一旁),慎行其余(其余的依然谨慎去实行),则寡悔(便可以减少悔恨)。言寡尤(说话少过失),行寡悔(行事少后悔),禄在其中矣(成功就离你不远啦)!”
反思整件事,在交涉工作的过程中我过多地表达了自己和同事脱口而出的回应都不是一个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人所应该采取的策略。时刻记着遇事少说多做、谨言慎行,或许正是下次再遇到问题时的最佳解决办法。
Step 4. 独处才能真正的学习
闭嘴的智慧让我们成长,不止于职场,也在于日常。事后我喋喋不休的发问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遇到事情,无论我们请教的是多么有经验的前辈友人,他们的看法也只能拿来借鉴而已。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万能锦囊之所以少有、知己共鸣之所以难求,是因为人们对待任何一件事情的看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历由个体世界观的过滤后才能输出,而这道过滤膜又是由才智、家庭、性格、年龄、环境、运气等等因素综合地影响着。一个智慧而成熟的个体,应当学会安静地独立思考。
Step 5. 释然是这堂职场课的下课铃
不让愤怒和自怜自哀占据自己,才能在不远的将来领导那些当年让你蒙羞的人。
“亲 我还在努力找数据当中...真心都木有呀...”
看到同事发来的信息,说不解气是装的,但相比去嘲笑她的愚蠢,不如用她的错误警示自己,铭记谦虚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小时候临考前总是没有自信。每当这时,爸爸就会对我说:“艺高才能人胆大,胆大也就艺更高。”今天不知怎的,又想起了这句话。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难以避免来自更强一方的骄傲袭击,我们之所以会受到侵袭,归根结底还是不够自信。可自信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靠着对自己实力的了解、以及平日里不懈的努力。如果能做到从小处着手、点滴积累从而提升自己,那么日后再遭遇那些冷嘲热讽时,自然也就不会再把它当回事了。
如此这般,大概是释怀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