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家长问我:“孩子快高考了,焦虑得不行,怎么办?”
估计这也是许多考生家长面临的问题,我在这里大致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首先要判断,这焦虑是孩子自己的,还是外界带给孩子的。
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成绩水平有比较清醒的把握,本来不焦虑,但架不住外界制造的紧张气氛,而不得不“被焦虑”。比如社会媒体早早就开始围绕高考做文章,其中不乏“好分数=好学校=好工作=好人生”“高考是寒门学子逆袭的唯一途径”之类的论调;在学校,老师也不惜以夸张、警示的口吻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似乎过不了高考关,一个人的一生就要完蛋。再加上随处可见的高考倒计时牌、决战高考的醒目标语、各大应考辅导机构的推波助澜,让只有十七八岁、心智还没成熟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高三考生,如何淡定?
面对“被焦虑”的孩子,做一个淡定的家长。
如果家长也被社会制造的紧张气氛影响,无限放大高考的重要性、紧迫性、唯一性,变本加厉给孩子施压,那无疑于雪上加霜,让“被焦虑”的孩子更焦虑。
所以,作为“被焦虑”考生的家长,虽然暂时改变不了社会对高考的过度关注和炒作,但自己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到高考是孩子成长的阶梯之一,但不是唯一阶梯。当你以开放、自然的心态鼓励孩子认真备考,而不是逼迫他破釜沉舟,说不定孩子临场发挥会更好。
还有一种家长,把孩子的考试成绩当成自己的“面子工程”,一旦孩子在考前测试中丢分失分,就冷嘲热讽,大夸“别人家的孩子”,希望激起孩子的斗志;或者长吁短叹,历数自己养育孩子之艰辛,企图用道德绑架的方式逼孩子感恩戴德去应考。这些方式,可能奏效,但不得不承认,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焦虑。
想让孩子不焦虑,家长首先要淡定。如果你比孩子还焦虑,忍不住时时用你的焦虑去影响他,怎么指望他能调整好心态?
有些家长说:“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事做。健身也好,学习也好,钻研厨艺也好,总之,让自己忙起来,不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到孩子身上,给他一个放松的空间。
面对自身焦虑的孩子,要找到根源,因势利导。
除了外界引发的焦虑,有些孩子自身也存在焦虑。对此,家长要和孩子耐心交流,找到他焦虑的根源,因势利导。
有些孩子,成绩很好,但就是不自信,总怕高考发挥失常。对这类孩子,要多鼓励,帮助他分析自己的优势,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鼓励一定要落到实处,越具体越好。比如:“老师夸你作文好,妈妈也发现,你描述一件事物时,用词很准确,前两天写的那句’时光慢得像蜗牛在爬‘,就特别形象。”事实胜于雄辩,你用事实证明孩子的优点,比泛泛地说一句“你挺优秀,你应该自信”要有效得多。
有些孩子,学习上存在短板,生怕短板成为高考的绊脚石。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报辅导班,补上短板;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接纳现实,不强求,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优势课程的提分上,对短板只需做好基础功课,尽力确保自己会的知识点不丢分即可。
总之,面对高考焦虑的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正常有规律的生活节奏,照顾好孩子的日常起居,多和孩子交流,帮助他放下思想包袱,做好自己该做的应试准备,至于结果,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