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死亡这件事的。生活里经常听人说,人总是会死的。然后,说完这句话的人就摆出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长叹而去。心里却是在为自己看似睿智的表现洋洋得意。人总是会死的,他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别人总是会死的,而自己才不会碰上这种倒霉事儿呢!
我对死亡的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来自于逝者亲人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很多时候我甚至都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伤心。
我相信,至亲之人肯定会因为与家人的天人永隔而伤心欲绝,而更多的人只不过是被别人的哭声感染了,心里未必就有多么难过。
十二岁那年,村里一个长我几岁的年轻哥哥出车祸去世了。消息传回来已经是深夜了。当时,我一个人在另一间屋子里睡觉,我清楚的记得当时妈妈轻轻地把我推醒,然后放低声音说:“~~死了。”半睡半醒之间,我随便答应了一声,然后就继续睡觉了。
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表现似乎有点冷血。可是,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根本就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只记得第二天起来,看见村子里忙成了一锅粥,悲切的哭喊声飘荡在村子的上空。只记得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年轻哥哥,甚至连他的名字都很少听别人再提起过。
让我真正开始认识死亡的,是我姥爷的离开。姥爷的病情突然而且严重,我回到家时已经是他去世的第三天啦。一进家门,看到的是一副棺木停在了院子中央。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到心里的难过,而是觉到了一种平静,整个人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里,像是时间停滞了一样。直面死亡,带给我的是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出殡那天,棺木要钉死,听着敲击钉子的声音,就好像那一锤锤的重击都砸进了我的心里。我终于忍不住了,放声大哭。我终于明白了,我与姥爷的距离不仅是那一尺棺木,而是无尽的时间长河。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更让我难过的是,我明天还要继续生活,上学。除了给我们带来了一时的悲伤,他的离开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时间有时就是这么残酷,不留半点情面。你离开了,世界却还和昨天一样。
中国人是最避讳“死”这件事的,甚至达到了谈死色变的程度。连几千年前的孔老夫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活都还没活明白呢,聊什么死啊。可是,逃避并不代表它不会发生。
当我们的孩子怯生生的问父母,什么是死亡,人死后会去哪儿时。中国的父母要么是避而不答,要么是胡乱搪塞,很少有人敢直面问题。或者说,他们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
我觉得,死忘才是证明你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据。试想,如果你可以永生的话,你还会觉得努力工作有意义吗?你还会觉得追逐梦想能让你快乐吗?一切都失去意义之后,等待你的将会是无尽的虚无。这么想来,死亡才是造物主最伟大的创造。
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一个人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生命有限的时候,才会思考生命。孔老夫子让我们规避死亡,乔布斯却说:“未知死,焉知生!”另一种说法叫做“向死而生 ”当你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是要死的,你不知道死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你会很恐惧,很忧虑,同时你也开始觉醒,开始找寻生命的意义。
乔布斯在接受过“向死而生”的教育之后,每天都会对着镜子前的自己问到:“如果今天是我生命里的最后一天,那我该如何生活!”
说来可笑,我们现在所处的每一天,都是离死亡最远的一天,却也是我们最不知道珍惜的一天。
每个人都是一张纸,死亡就是这张纸的底色,但是纸上的内容我们却可以自由发挥。人生本没有意义,它全部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生与死是无法抗拒的,我们只能享受二者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帷幕将衬托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