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我立马去银行办了一张储蓄卡,这是我理财的第一步。但是当时的我只想着把存了五六年的钱都存进去,没想着怎么用它们去创造收益。
其实一开始,我把钱存进去,就一直用账户里的钱买东西,直到账户余额由四位数变成三位数,我才意识到我花的钱有点多,而且都不知道都花在哪里了。
所以我急急忙忙的就去知乎搜怎么攒钱,控制自己的消费,然后看到一篇理财的文章写的怎么用指数基金定投强制储蓄。我当时看着文章想还有这种好事,存的钱还能有收益。我的理财之旅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随后的两年里,从指数基金到股票基金再到股票开户,资产配置到保险购买,我逐渐的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从一开始的几十几十的买基金到现在已经有五位数的资产,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穷大学生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在一定程度上,理财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价值观,塑造了我的生活习惯。
理财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博取高收益的零和游戏,只不过是近期的强制储蓄和资产增值以及远期资产的规划。说到底理财是一个为你所用的工具,把你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时间和复利这两个好朋友的帮助下。
它就可以为你搭建起未来的经济堡垒。虽然钱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幸福,但是它能够保障你的生活不会坠入深渊。
就像叔本华说的“人生的痛苦有两大来源“无聊和匮乏“。”无聊让你去追求强烈的感官上的刺激,抽烟喝酒聚会,所以需要你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去享受高级的精神上的满足。匮乏让你苦于维持生计,劳累的工作会使你身心俱疲。
所以一个年金5000和年金10万两个人的差距,要远大于年金十万和年金100万的两个人的差距。显而易见,合理的理财的作用让我们免受“匮乏”之苦。
有人说“人生就是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才是人生的信条和宗旨。“
但是现在你可能只是孤身一人,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你大可以逍遥自在,不管赚了多少都痛快的花光,在忘我的消费过程中和人生的虚无感作斗争,在导购员亲切的甜言蜜语和亲密的眼神中,享受那片刻的自我实现的感觉。
但是当你到了四十岁,儿女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刻苦读书,为了不跟同龄人拉开差距,你不得不拿着大把钞票去抢那限量的辅导班的名额;父母渐渐的老了,突然生了病,一场不大不小的手术就要了你半年的薪水;那时候你买衣服的时候不再在乔丹和三叶草之间纠结,优衣库的衣服也很素雅合适嘛;
很长时间没有拿过刀叉,只能时不时买一瓶超市打折的廉价葡萄酒,拿出柜子里蒙灰的葡萄酒杯用水冲了一下,瘫坐在破了皮的已经泛黄的沙发上,感受嘴里浓烈的单纯的葡萄的果味,你已经尝不出年轻时厌恶的那种酸涩味,唉,生活里体会的太多的酸、涩、苦了,味觉已经麻木了。
但是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有理财的习惯,把每个月多余的收入存一部分到银行理财,另一部分基金定投,给家人和自己配置了相应的保险,我相信你就可以安逸的多了,就算还是要承受中年人不可避免的人生压力,但是至少在经济上会轻松很多。
而且理财并不是让你丧心病狂的攒钱,做泼琉希金一样的吝啬鬼。他是让你合理的节制,将每月结余的闲钱进行一个远期规划投资,时间作为催化剂,让复利的作用充分显现,在你中年或者老年的时候不用为钱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