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生都充满了传奇,北宋是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的形式建立的,经过南征北战基本上消灭了中原割据势力,尚有北汉和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赵匡胤为此进行了积极的谋划,但尚未完成大业便发生了“斧声烛影”迷案,突然暴毙。继位的赵光义及其后代将赵氏政权一步步衰败,直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有不少人都在假设,如果赵匡胤多活10年宋朝会怎样?
01 收复燕云十六州可能性很大
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自幼身手不凡,是历代皇帝中武功最高的,有“太祖长拳”传后。当然,当皇帝不是靠他的武功,而靠他的能力。从士兵一路追随柴荣久经沙场,立功无数,打下了后周的半壁江山。那么如果赵匡胤多活10年,能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答案是可能性很大。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他的统一策略。
北宋建立之初,采取的是先南后北。有历史学家指出这个策略是错误的,但从当时历史背景看,北宋北有后汉,还有后面强大的契丹,两个政权加起来实力是远在北宋之上的。太祖在建国之初以精锐之兵多次讨北汉,均和契丹后汉打了平手,无功而返,可见难度之大。若继续消耗下去,最终肯定会取得胜利,但此时北宋国力、民力会大大消耗,契丹和南方割据政权很可能南北夹击,一举灭掉北宋。先南后北则相反,因前面几次交锋,契丹和后汉对赵匡胤很忌惮,处于战略防守阶段,此时北宋腾出时间攻打南方割据政权恰到好处。不仅扩大了版图,南方的人口红利、发达的经济都纳入了北宋体系,大大提升了北宋的综合国力。
再回到十六州的问题上,统一了南方割据政权,宋太祖并未马上夺取十六州。打仗除了军事实力还有经济、人口等综合国力作支撑。刚结束南方战争,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这也是历代王朝明君的做法。此时太祖想收复十六州的方式是什么呢?赎买和战争两手准备(有没有像今天的和平统一方针),北宋开始存钱,通过赎买的方式取回十六州,可行么?有可能,契丹对于赵匡胤的实力是清楚的,轻易不会为了十六州和北宋硬拼, 一旦硬拼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退一万步讲,即使契丹不同意,赵匡胤在此期间也在积极训练精兵,用赎买的钱进行扩军备战,也是可以夺取十六州的。他的弟弟赵光义,连辽国萧太后的能力都达不到,而赵匡胤则是远超辽国历代君主,如果多给赵匡胤10年时间,这个设想可能会实现。
02 可以避免靖康之耻,没有南宋
靖康之耻的发生在赵光义篡位后就已注定。赵光义既没有他哥的军事武略,也没有他哥哥的治国安邦能力。他即位后就是巩固皇权,打压太祖的后人,竭力清除太祖的亲信和势力,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跟着赵匡胤东征西讨的功臣名将,看上去是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但从根本上削弱了北宋的实力,以至在赵光义和辽大战时无将可用。
虽然,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限制了武将的权力,但把重文抑武发挥到极致的是赵光义,经过几次惨败,赵光义再也不敢想统一了,他的后代徽宗钦宗更是怂包,毫无帝王的魄力。而南宋皇位在赵构之后回到了太祖的血脉,形势就完全不同。宋孝宗通过励精图治经过几次北伐,硬生生在无将可用人才凋零的背景下和金国达成了兄弟之国,后面的皇帝也是面对蒙古强敌不畏惧硬抗50年,直到崖山之战投海自尽,没有苟且偷生,体现了太祖一脉的魄力和气节,如果换到北宋统治,历史也可能不会再有南宋,而只有宋。
03 改写宋朝都城格局
东京汴梁虽繁华,但为一马平川之地,无险可守,赵匡胤早就看出了这个弊端,他统治后期就打算迁都洛阳,这是个非常有远见的想法,但此想法遭到以赵光义为首的反对派势力抵制,以至于太祖最终独去洛阳而不归。赵光义之所以不愿迁都主要原因是汴梁有自己政治势力,赵光义为了个人私利,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覆灭。如果赵匡胤多活10年,则迁都或许可实现,北宋就可避免无险可守而迅速灭亡。
04 摘掉弱宋的帽子
宋是割据政权,不是大一统的王朝。对于宋的强大武力,大家都只停留在北宋初期的赵匡胤时代,后面的光义及其后人统治时期,北宋军事属于被狂虐时代。向辽纳贡,向金纳贡,甚至向西夏纳贡,花钱买和平,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赵匡胤是乱世雄主,治国安邦能力卓越,如果赵匡胤多活十年,皇位必定是传于儿子,也就可避免弱宋的局面了。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和如果。如果太祖没有暴毙,后面的社会进程都会打乱,
历史也会被改写。历史正是因为遗憾和神秘才让人有思考和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