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尴尬的年纪,看青春剧靠的只能是情怀了。
近日看《最好的我们》,感悟多是在思考如何育儿。故事开始于一群孩子,十六岁的花季,有学霸有学神,更多的是普通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状态都归结于父母的态度。
高中时代的余淮,背负了太大的来自家庭的压力,更惨的还有高考前选择自杀的朱瑶,叛逆的孩子多是家庭不睦。平凡如简单,成绩平平,却因为有爸爸爱妈妈的家庭,面对生活时能不偏不倚,能付出能放手。她应该是离幸福最近的状态吧!
所以,我该怎么做?
回到情感的视角,不确定耿耿余淮是不是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但如果我是耿耿,可能在高中时候就选了路星河啦……
其实剧情也可以理解,耿耿不是我,她虽然父母离异,但是妈妈关注爸爸理解,而且还幸运地遇到贤良的继母,所以她的成长环境是非常健康的,不缺乏爱,有安全感。听从内心,也许余淮最好。
可是我啊,就是受不了那些男二深情款款的设定啊,第一封情书我就沦陷了:十六岁的耿耿,你好,我是十六岁的路星河……哦,天呢,多想能有这样的十六岁……被珍视被理解被呵护,路星河满足了我对初恋男友的所有期待……
最后对孩子的期冀,就如耿耿的内心,在最美的时光,既有被人喜欢的感动,也怀有喜欢别人的心跳……
耿耿说最好的余淮在振华,而最好的自己却是在多年以后,最好的她和他中间隔了整整一个青春……转父母视角,我还是希望孩子们发现最好的自己不是过去不是未来,就是现在此刻当下,每一步走过都奔向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