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卉心翼
当你走进孩子的世界,你就不会再有那么多标准和标签了,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的成长,这个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最终能成为完美无缺的人,即使是流芳千古的伟人、名人,也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标准。
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总觉得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对,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始终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以“我”个人的标准来看孩子,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满身瑕疵,问题多多。
如果此时恰好碰上的老师也和你一样,待在自己的世界,用“我”的角度对孩子百般挑剔,紧盯着孩子的缺点,那你会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准确无误。此时你的失落与挫败感会加速升级,以更加苛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被家长的指责暴力与愤怒情绪所控制。
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原本想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天赋能力与智慧火花,会被狂风暴雨淹没浇灭。孩子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没有了方向,只感觉自己不快乐,活着很辛苦,生活没意思,这个世界不值得。
但为了生存适应,只能打压、掩饰、隐藏最真实的自己,力图趋向老师与家长的标准,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榜样,努力丢掉自己,成为他人,以赢得外界的认可与尊重。
个性强的孩子会因为成长的自然本能,在青春期自我思想形成后,强烈反击家长,以反叛、故意倒乱和不学习来表达自我的觉醒与存在。
个性弱的孩子则默默承受,继续迎合老师和家长,成为乖乖女或完美男,但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压抑与痛苦,如果长期压抑隐藏自我,必然会引发心理的扭曲,自我的缺失与内心的自卑。大人们,你们了解这些吗?
我想大多数家长可能还不了解,因为我们一直待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走进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嗨,一起发呆看天空,一起想像变超人,一起趟水玩泥巴,一起大胆的表露缺点,一起呈现最真的自己,一起有勇气的做自己,一起去冒险,一起去对自然万物好奇着迷……我们最拿手的就是限制孩子:这个不能动!那个脏!看这个有什么用,学习去!观察这个能给你有饭吃吗!没出息!不懂礼貌!不知道感恩等等。
所以,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可能就永远读不懂自己的孩子,我们自己也会越来越迷失,从而偏离内心的初衷,离幸福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