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基本元素是什么?我曾经和许多交心的知己都聊起过这个话题。每个人对爱和亲密关系的需求都不同,但我想,我们总在茫茫人海中寻求一种连接。
我想透过你的眼睛,看你所看到的世界,体悟你的种种情绪、欲念和想法。我也希望能被你完完整整地了解,我的过去,我的未来,此时我脑海中的浮光掠影。
在这样的时刻,你我密不可分,成为一体。
The shape of water,讲述了一个孤独而残缺的姑娘,如何和另一个同样孤独的生命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Elisa是一个哑巴孤女,在研究水生物的机密机构做夜间清洁员。她的生活简单而重复,每日都准备同样的水煮鸡蛋三明治,坐电车去工作岗位,和伙伴一起清理男厕所、收拾实验室、整理脏乱的衣物。
她唯一的朋友是隔壁画画为生的中年大叔,两人常常一起窝在沙发上看歌舞节目,遇到值得庆祝的事,就到街角的餐厅买派吃。虽然没有血缘联系,他们却因为拥有相似的孤独,而相依为命。
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里有着太多人事物,分散着原本就不多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很容易活在过去和未来,而把此刻的生活当作理所当然的庸常。而Elisa则永远怀着孩子般的喜悦和天真,珍惜着细碎点滴的幸福。
那双橱窗里的红鞋子,楼下电影院免费的票,踢踏舞交错的舞步,用帽子做枕头在电车上小憩。她是一个哑巴,“无法言语”这件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自己的缺失,而她则努力抓住身边一切琐碎的事物,去填补那片空白。
她是孤独的,所以,她更懂得如何怜悯他人的孤独。当她遇到被禁锢在实验室里的“他”时,她从那双明亮的眼眸里,看到了相似的影子。
她说,他是她见过的最孤独的东西。
她说,我是什么呢?我像他一样,嘴巴一张一合,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她说,只有他看到了我,一个真实原本的我,他不知道我的缺失、我的不完整,他只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我隐约觉得,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渴望中成长,从最基本的温饱,到最上层的自我实现。我们植根于原生家庭的土壤,在向外延伸自己枝蔓的过程中,和旁人建立连接,汲取力量和温暖。
我们渴望无条件的关注、聆听和理解,所以在成年后离家闯荡四方时,同样会在感情世界里,追求着那种近似于亲情的爱恋——以自己原本的模样被全然接纳和喜爱,并且被持续支持着,变成更好的自我。
Elisa和“他”之间无声的爱,就是感情最纯粹的形式。两人之间的交流,一半基于相互努力的靠近和理解,另一半则基于自己的想象和投射。
他来自另一个世界,不知道Elisa无法言语是一种残缺,所以他无条件地接受了她的全部;而Elisa则一眼看出他披着鳞片的表皮下,那颗同样能够感受爱的心。
她是那个身有残缺的人,从小便不曾得到多少温柔对待,但她却明白,一份完整的爱起于一方无条件的给予,起于她先卸下所有的铠甲,将自己的软弱全盘交付的信任。
那些书影剧中的男女战争,轰轰烈烈,充满了世俗考量和权力争夺。同样一份感情放到现实生活里,也逃不开一颗好斗的心和一杆付出的称的左右。
这些年,从介绍相亲到手机里的社交APP,男女之间的关系一点点被复杂化。我们都希望棋逢对手,寻获良配,也希望自己的每一分耕耘都能结果。
于是,在相逢之初,战争便已悄然布局,我们在七情六欲的纠葛中,越来越计较付出而忽略收获,也一点点忘却了感情的本来面目。
爱情需要两个人的交织,但爱是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的功课。
学会爱自己,理解自己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感受过的爱和善意的多少,从而明白自己能给予和接受爱的能力边界。
由对自己不完美的接纳,延伸出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明白这个世界并非黑白分明,充满了种种灰色的人和事,从而不再苛求感情和人格的所谓完美。
我们通过把对自己的爱向外投射,与其他生命建立连接,基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旁人的情绪和想法产生共鸣。
Elisa虽然孤独而残疾,但她的内心是丰盈而完整的——她爱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与追求,知道该如何去倾听、去共鸣,也懂得怎样勇敢地表达和追求爱情。
所以,她只需要那一点运气,去遇上一个值得守护的人,因为她早已用前半段的人生完成了自己的修行。即使情节百转千回,她仍无比笃定。
懂得爱的人,落子无悔。
在这样一个吵杂而纷扰的时代,我更希望做一个返璞归真的人,将一切关系删繁就简,主动张开双臂,袒露脆弱。相信爱自己的人,也能拥有勇气和力量,去承受和守护一份爱,并把自己感受过的温暖,带给身边的其他人。
Unable to perceive the shape of you,
I find you all around me.
Your presence fills my eyes with your love.
It humbles my heart,
for you are ever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