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
说西游,大多数人会联想起唐僧师徒四人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唐僧的慈悲寡断,孙行者的嫉恶如仇神通广大,猪八戒的软弱贪淫,沙和尚的善良憨厚。四人最后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取得真经。于是,便有许多学者和人民将师徒四人的西游行归结为他们的“艰苦奋斗史”,并长期以此包装原著《西游记》,用于自我安慰,或于利益宣传,譬如86版电视剧孙悟空主演章金莱先生。在此我实在不能苟同,将“奋斗”的精神内核强加于原著《西游记》实在太过牵强。
依我看来,原著《西游记》吴承恩先生想给我们传达的不是师徒四人的“奋斗史”,而是四人的修行之路,成长之路。注意,“修行”与“成长”并不意味着“奋斗”。师徒四人的修行之路之所以不是奋斗之路,取决于两点,一是主角们的主观意愿,二是主角们西游行的所得。即,师徒四人是否都有成佛,成仙的初衷?师徒四人经历八十一难之后得到了什么?
首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从始至终都有修成正果,成佛成仙的愿望么?唐僧,我们可以肯定他的确自始至终都有修得正果的愿望,而这种愿望,是附于取得真经之上的,说唐僧的路是奋斗之路,比较贴切。孙悟空,孙行者自始至终都没有成佛的想法,他参与与取经之行,一开始也是被观世音用紧箍咒所胁迫的,最后成佛仍念念不忘。(见《西游记》第一百回)甚至于这取经八十一难中,孙行者的愿望也只是保护好师傅取得真经而已,所谓经文与他脑中并无概念,最后修得斗战胜佛也并非行者的初心。沙和尚,也是以护佑师傅为己任,并无佛所“普度众生”概念。
而猪八戒呢?更甚于此。仅凭这些,《西游记》就不能被叫做师徒的“奋斗史”。
那么,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又得到了什么呢?
唐僧自然经过艰难险阻取得了真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成佛,普度众生,弘扬佛法,将佛法带回了大唐。而其徒弟三人呢?孙悟空,经过八十一难,摒弃了自己的一身戾气,丢掉了自己的冲动无理,去掉了自身的“妖性”,留下了勤奋坚持的美德,成为斗战胜佛,正义的化身,此为修行!沙和尚,从流沙河的吃人妖怪,到任劳任怨的三藏弟子,他不如悟空那么叛逆,不如猪八戒那么贪婪好色,与取经路上,正直无私,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后从一个吃人妖怪变成金身罗汉,此为修行!而猪八戒呢?虽然至始自终都十分好色,但是他保留了自己心宽心善,忠诚老实的优点,最后修成净坛使者,也不再那么贪婪。此虽没有修成完人,但是仍是在八十一难中收获不少,成就修行!
依此,《西游记》虽披着众人眼中“奋斗史”的外皮,内核则是师徒四人修行,成长的故事。但是,我们也不能单论一个作品的精神内核,好如《西游记》,吴承恩先生想要传达给我们读者的东西,不应只是故事的主线,《西游记》的许多有趣的内容仍然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孜孜不倦的研究解读。《红楼梦》有自己的“红学”,《西游记》什么时候有自己的“西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