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引导
今天学习到宋代文学了。
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
——宋词;(唐诗宋词元曲嘛)
宋词最著名的专业词人是
——柳永 。(幻灯片展示柳永图片)
(强调最重要的,最要掌握的,最切合本课的,最有序的。)
一、资料收纳盒:(幻灯片展示)
1.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导引,当然也强调与学生最感兴趣的结合起来,而拓展加入一些经典掌故。)
2.柳永的一首《望海潮》词广为流播,一直传诵到北边的金国。
金主完颜亮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词句,由此萌发了南侵的念头。
后来金兵果然打到杭州,完颜亮圆了自己的西湖梦,而北宋人永远失去了他们的杏花烟雨江南。
真实的历史也许没有这么简单,但这则词后的故事,仍是侧面表现了这首词的广为流传,被时人所推崇。文字是有力量的,清人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词似乎是要反过来说了,令人唏嘘。
3.时人将其举荐于宋仁宗,仁宗读了他“且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的词句很不高兴,便只给四字批语:“且去填词”。柳永便仕途无望,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奉旨填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走入江湖,从此远庙堂,近柳巷,宦海少了一个规规矩矩的官员,词坛迎来了一个伟人。
(作者的介绍以学生感兴趣的掌故方式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把薄薄的书本读厚一点)
二、走进《雨霖铃》
柳永最著名的词作是——
今天要学的《雨霖铃》
1.这首词概括地说,写的是两个字——
“离别”
离别是人生难免的伤痛,古道长亭,芳草斜阳,曾演绎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
诗词探究讲究整体驾驭,整体驾驭了,部分的分析便有了规范与方向,可以防止学生探究得乱七八糟、莫名其妙。
柳永的《雨霖铃》,堪称离别词中的绝唱。
咱们今天就一起含英咀华吧——要知道,这所含之“英”、所咀之“华”,其精粹程度,可是非同一般啊!
2.朗读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先请同学们提出问题或朗诵 。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看谁,最能朗读得“黯然销魂”!
(给高一些要求,期望朗读像样些。我比较重视朗诵,尤其是这种古诗歌的吟诵。在吟诵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也能自然地解决很多问题。《语文朗读教学法的认识与实施》)
(幻灯片展示全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幻灯片鉴赏)
3.分析
①离别之景 重在描景物,缘情摄景
开篇句,写了哪些景物?
骤雨刚停→凄切的蝉声→送别的长亭→暮色苍茫时分
切入与提问至关重要,也最显教师课堂教学引导的精神。即有利于课堂的进程,一让学生有能力和兴趣作答。
好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这幅图有怎样的效果?
善于捕捉有特色的景物,来酿造离情别绪,使之愁思动人。
起笔写景便凄切有情!
——善于缘情摄景
这一问,实际是向其艺术写法方面引导探究了。
②离别之人 重在描神态
写人又高妙在哪里?
动作神态的典型表现
吃不香,饮不畅,可见其离愁;从乘船者“留恋”,驾舟者“催发”的一对矛盾中,可窥其难舍难分的依恋——觉得时间太短。
默无声息的特写镜头
作者把无限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味白描了出来。接应前面的“无绪”,这里“销魂”就真是够“黯然”的了!离愁之苦的真切体验啊!
无声细节的动人,古今人常有体会,并付诸笔端,如:
柳永《鹊桥仙》:“伤心默默谁诉?但黯然凝伫。”
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适时拓展。
《红楼梦》34回宝玉受贾政鞭笞之后,黛玉去看他:“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的半句,半天才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适时拓展。
毛泽东《贺新郎》词:
“更哪堪凄然相向……”
适时拓展。激发兴趣。
③离别之想
重在描心理 缘情造景,是更深一层的思念
“念去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千里”“阔”,怎样的空间?“烟波”“暮霭”怎样的色彩?孑然一身与千里辽阔空间的对比中,黯然色彩的描绘中,又透出词人怎样的心情啊!且还是望空凝想,以显情意绵绵 ,难得!
用三种阔大的景象渲染,把无边无形的愁绪形象化。
可作多种推想,从对比的角度,可认为用茫茫烟波、沉沉暮霭、阔阔楚天对比词人孑然一身、扁舟一叶,是多么孤独和凄凉;从比喻的角度,词人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辽阔楚天般无边……
拎出、掐出最要关键的!
离别之事牵动离别之情,离别之情又推动离别之理
“多情……更……
在普遍意义的离情中加深一层。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拎出、掐出最要关键的!
“杨柳岸……”
从内容上看:自从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来,杨柳和离别,已经成为有必然联系的东西了,如李白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晓风”在清秋是清凉的,隐含心境的凄凉,唐婉有“晓风寒,泪阑姗,怕人寻问,咽泪妆欢”;古代行人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月挂柳梢,着一“残”字就透露着冷落凄凉。
杨柳依依,晨风轻拂,孤舟酒醒,残月在天,设想出这般凄清的景象,足以让人断肠!
“杨柳岸……”句:
从写法上看:
列锦式地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惹人情伤的典型景物,鲜明生动,情景交融。
拎出、掐出最要关键的!多角度探究赏析。
“杨柳岸……”句: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晓风残月——
指代婉约诗词风格。
重点名句多讲。
“此去经年………”
风情应是男女情爱之类的事,只有和欢爱的人儿可以尽情地诉说。
后会难期,风情无诉。
更深一层推想惨不成欢,将离别之苦推向高潮。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想象今后的日子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李煜《浪淘沙》)。
讲授语言与板书也讲究整饬美观,尽量显出些文学色彩。影响学生惜墨如金并注重文采……
4.特色归纳
同学们自由归纳(太多了,美极了,不胜枚举)
尽情铺写,情景相生
缘情造境,虚实相生
一幅幅无形可观,却有形可拟的“绘画”
以丽景勾起人的联想
以哀情牵动人的忧思
拎出、掐出最要关键的!多角度探究赏析。
朗读
现在能否朗诵得更黯然神伤?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配上音乐营造氛围,创设一种极美的阅读环境。
三、学后探究作业
1. 该怎样评价这黯然神伤之情?
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作者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而新时代的我们,该怎么安放我们伤感的情绪呢?写一段文字,描写自己的一段心情,可以是一次离别,可以是一次失败,然后以第三者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从积极面进行评价鼓励。
2.填词唱和是古人非常喜欢的雅致的文趣,宋词的词牌名决定了它的篇幅字数和韵律,试着填一首词,描述一个场景,一份心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强化词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