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写作上都有一种止步不前的感觉。说遇到瓶颈期也可以,说正处在入门阶段也可以。总之写的过程很艰难,写出的文章很干涩。
最近写的两篇文章《怎么努力都不行,可能你骨子里并不想成功》、《“机器人”这么好,让孩子管它叫妈好了》,意外让我对写文有了新感觉。
现在想到一个话题,知道如何开展,并能把它写完。
之前我有很多写到一半的文章,放在草稿箱。每每想到一个话题,很兴奋,觉得灵感来了,立刻动笔把它写下来。但是往往把话题和自己的观点干巴巴地写出来之后,只有寥寥几行字,就再也写不出东西了。这个问题从我一开始写文就存在,一直困扰着我。
开始我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头脑里所储备的资料太少,读的书太少。
通过参加写作训练营得出以上的结论,让我感觉自己找到了奋斗方向——多读书。
多读书是没错的,但弥补读书少这一缺陷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你不可能等读了200本书(一周一本对我来说算是快的,一年也才50本)之后,再开始写文。所以一时半会并不能解决问题。可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边加快读书的速度,边写文。
这样磕磕绊绊写了几个月。
直到我偶然用到之前学到的方法写出上面两篇文章,我才发现好方法真正好在哪里,值得时刻牢记并经常运用。也让我对写作的理解又深刻了一层,真是旧方法写出新文章。
1.检索资料。
北宸老师早就点醒我的问题所在,但当时我片面地以为“阅读量要大”就是要“多读书”,其实它还包涵了检索资料的含义。
职场大象前主编静晓在训练营群里分享她的第一个10W+时就提到过:通过检索资料,可以短期内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我听到后深受启发,一直记得她说的这句话。
武志红写过一篇介绍他自己是如何写作的文章。里面有几个细节:
写撒切尔夫时,花了整整三天时间,找各种关于撒切尔夫人的资料,最终直到形成了对她的一种完整感知后,才动手写了三千字的稿件。
对凤姐的分析,花了两天时间搜集她的各种资料,每天都工作10小时以上,搜集了几百篇资料。直到他脑子里形成了对她的完整感觉。直到心里有个声音:足够了。
我看过后也很有感触,我尝试自己就一个话题去搜索,但也许是因为纯粹地搜资料,也不得要领,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上面最近写的两篇文章,让我对检索资料有了全新的体验。
写第一篇《怎么努力都不行,可能你骨子里并不想成功》时,我脑子里联想到已知的案例(杨澜、三毛、储时健)来支持观点,有意识地去找了看过的书。杨澜和三毛没搜到具体的资料,但意外惊喜是找到了乔布斯的案例。
写第二篇《“机器人”这么好,让孩子管它叫妈好了》时,脑中并没有相关的资料储备。这时我就按之前学到方法有意识地去公众号、百度搜了“机器人”、“儿童近视”等关键词。发现很多博主从如何预防儿童近视的角度去写文的。我还发现造成儿童近视的原因里面,有一项是很多电子产品屏幕由LED发光源组成,而LED所发出的一种蓝光有可能对眼睛有害,还会影响睡眠。于是我又百度搜了“LED灯”、“蓝光”等关键词,果然找到了相关的资料,于是引用在文中。
另外,我还学到一种引用方式,就是直接把引用的网址链接放在引用资料的下方。
做完上面这些之后,我很兴奋,觉得对写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可是我之前竟没有认真研究实践这项如此重要的能力。
我也意识到,我之前对检索资料这件事的认识是有偏差的。我觉得自己心里没有的东西,通过检索资料引用而变为己有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我以为那是剽窃别人的文章。现在才知道,我这种认知是多么可笑和狭隘。正确的引用可以服务自己的文章,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问问题。
当写文章写到一半写不出来,一个角度写着写着写死了,没料可写了。这时不要死盯着这个方向不放,而是换一个角度看可不可行。
《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到,遇到瓶颈,不要去做更难的事,而是要换一种方式试试。
具体可参考师北宸老师发表在“写作黑客”里的一篇文章(围炉夜话第二期总结)中提到的方法。
会提问,就会写作。一个题目,你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提十个问题,这篇文章就更容易写了。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回答问题的过程。
写《“机器人”这么好,让孩子管它叫妈好了》这篇时,最开始我是想表达这个观点:工具再好,如果孩子自己不学也没用。我是想强调学习这件事本身是要靠自身,而不是靠工具,工具只是辅助作用。
但是,我写完观点之后,心里没有资料支持它。所以我就想到了问问题的办法。
我列出下面几个问题做为思路大纲:
我围绕着这几个问题分别展开写了出来。开始写到一半写不下去的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基本上,每次不用问到10个问题,顶多问5个问题,就够写一篇文的了。这方法真是用过多次,屡试不爽。
3.别放弃。
一旦下笔了,就说明,某个话题触动了你,你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想说的是,即使写到一半写不出来,也不要轻易放弃。写不出来,就试试上面说的方法。
或者过几天从头到尾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修改,文章思路也会不断地改变。但无论怎样,思路都是越改越清晰。可以说,很多时候,写的过程,就是边写边改的过程。
还有一些情况是,文章写到一定程度,脑子里会临时冒出新的可写的内容来。上面第一篇文章中,原本不知如何写最后一部分,不知怎么的,把心里的东西写完之后,突然又冒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文字来。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灵感一现的时刻吧。这种时刻不是等来的,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文字自然地从心里流出来的。
所以,要写,不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