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高之人》是一部个人非常喜欢的漫画,也读了不止一遍,现借这次书报活动抒发点粗浅理解。下文部分用作形容的词句略显夸张,皆属本人情绪高涨之过,海涵、海涵。
本作的主线很简单,男主人公加藤文太郎不断挑战各种高峰、直至征服著名的K2东壁。漫画中的这位孤高先生,一出场就展现出不合群的特质,甚至到踏入社会,也不怎么参加群体活动,不服从”社会潜规则“,从而一直被当作异类,被各种孤立、当接盘侠……
漫画里外的人,大都觉得加藤就是一枚怪咖、避之唯恐不及。其实每个人最初的時候都不无加藤的影子:内向老实、对社交持较谨慎的态度——如今备受嘲笑的他,也许就是曾经的自己。个中的分别在于,大多数人会在岁月的打磨中选择让步、迁就,以求融入社会,极端者就如失足妇女白井、堕落青年宫本。而加藤,既不沉溺于多余的社交,也没有过剩的欲望,仅仅是决定一心一意地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作者并没有过分渲染两种不同选择之间的好坏,而仅仅以繁复的画工和细腻的剧情来进行铺陈,目的就在于引发真正的共鸣,而不是落俗套地强灌鸡汤。
漫画的中段,加藤开始正视眼前分开的两条道路:入世?出世?经历一番周折后,他本来已经找出最佳的平衡点,以高山工作为己任,同时兼顾一个温馨的小家庭,坚定、稳重地向前迈进。但同是攀山高手的建村的二度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均衡,再次给他带来挑战K2的机缘,而整个故事也随之进入了最后的篇章。
要与绝境抗争,心无杂念是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整部作品中,用心真正纯粹的只有男主角一个,其他人都带着私欲踏上雪山。从K2特攻队的队友到建村,一个个因妄念而客死荒山;幸运存活的加藤却收获数次的登顶荣誉,则更像是无心插柳的成果,充满浓厚的反讽意味。“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加藤文太郎的成功,恰是这古句的极佳体现。
《孤高之人》想表达的这个主旨并不复杂,褪去华丽的外壳,是一个“回归自然”的内核。但本作并没有通过直白的对话、乏味的说教来强调,而是以故事中人物的种种遭遇和选择来凸显。如此处理,更显锐利与锋芒,并一路保持到结尾。或许,阅读这部外表华丽的作品,也应如攀登绝顶一般;心如止水,方见真正精髓。
在画面上,我觉得坂本所展现的,已经不再只单纯地停留在构图与分镜,而已经上升到表现手法的层次。书中多次通过画面上的拟人、比喻,来达成他的创作意图。雪崩的岩块,变成了翻倒的货车;极寒雪山中浮现穷凶极恶的风神,不会因为拘于情节而导致单调,反倒大大加强了魄力,让观感更觉震撼。作者说过:“从某个时期开始,我不再使用拟声字。“越到后期,作者手法越见精湛,足见他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一部登山家的漫画传记,而是在连载过程中怀抱斗志地不断寻求画面呈现、叙事方式上的自我突破。我愿意相信,坂本在全情投入创作的時候,也无意中和他笔下那个用心单纯的角色相重合。
其他基本的方面如描物的细腻、工作量的投入等这里就不再赘述。我在本书报中特意选择一些不是照片加工的画面来作为附图,希望有心的读者不会因为画面的部分处理方式而错过这网点与线条交织的艺术。
挑战极限,必须舍弃多余之物,纵观《孤高之人》的剧情、画面和对白,没有过多的冗余——冲击顶峰,不需要负累!个人在阅漫之路上始终追求观感新鲜的作品,无论是画面处理,或是剧情设计,越能让我感到“大开眼界”,我越是由衷地佩服。毫无疑问,孤高之人就是这样一部漫画。17卷已算长篇,但我依然记得初次翻阅此书的感受:一气呵成,事后仍觉意犹未尽。在这里,感谢酱铺的银火路飞大,是他的一再安利才让我收到并看完这部杰作。薪火相传,如今轮到我来分享了。诚然,好书哉!
后记:
在敲打这篇书报的间隙,我会刷刷经常浏览的电影资源网下点片子休闲一下。刚巧最近发布了一部纪录片,徒手攀岩。一听名字就下来看了,权作参考。此片也是刻画一位知名攀岩者的事迹。片子拍的相当不错,从更多的角度、更真实的画面来让观众更了解这个群体。主人公的母亲在片中说到,徒手攀岩时,他最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世界上确实存在这么一群人,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追求和信念,他们是孤独的,却也能登上难以企及的高度。所幸,社会并没有完全遗忘这群孤高的人——本片斩获刚刚颁发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如此高水准的片子,在此和漫画一起,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