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明朝人,原名唐寅,他出生在江苏苏州,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的名气在明朝非常高,几乎可以比肩唐朝的李白或者宋朝的苏轼。那么他的才华到底怎么样呢?除了写诗之外,他还擅长丹青,精于书法,也是一个旅行家,而且参禅悟道。
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唐伯虎的印象可能是来自于影视剧: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郭德纲的《三笑之才子佳人》,从此就认定这个人是个富二代,倜傥风流,一连娶了九个老婆,为了秋香姐又卖身潜入华府,敲着碟子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真是又搞笑又励志。
其实历史上的唐伯虎和影视剧中的这个人完全不一样,他是真正的异类。民间把他捧为“情圣”,但正史对唐伯虎保持缄默,因为他很难说。这个人并不富贵,一生困苦坎坷。他艺术全面,但常常被贬为低俗;他狂放自由,但从未符合世俗的要求。今天,我们就回到五百多年前的苏州,接近这个有趣的灵魂。
先说说这句广为流传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读起来很爽,人间清醒。它出自唐伯虎的一首诗,名字叫《桃花庵歌》,先来读一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是不是朗朗上口、一听就懂?古代文人偏爱桃花。桃李芬芳,一方面寓意美好的事物,另一方面“桃”的谐音就是“逃”——逃离。文人雅士一旦对社会不满,对前途无望,常常会用“桃”来表达自己“不可能同流合污,宁愿隐居”的志向。最典型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每个中国文人心中的净土。
这首《桃花庵歌》是唐寅的代表作,很好懂。满眼都是花、桃、酒、醉,听起来很香艳,但是毫无低俗之气。“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讲的是一个人的活法:我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而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有没有觉得像李白?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而我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但如果将清贫的生活和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而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可我笑他们看不穿。你去看一看五陵豪杰的陵墓,多少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埋下去又怎样呢?也就是一个土馒头,没有花,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这就是唐伯虎的心声,也是他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