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选择,是大学生求职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之前我在《完整指南:关于大学生求职与职业发展的关键都在这里了》一文中已经讲过一些内容,关于职业的话题,原计划只写一篇,但是,后来觉得这个话题如此重要,应该拆分开至少写5篇,把互联网企业中最重要的岗位的实际情况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来决定自己到底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这五个主题是:
1.互联网企业各职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产品经理职位的介绍与选择
3.技术类职位的介绍与选择
4.运营类职位的介绍与选择
5.其他职位的介绍与选择
另外,需要提一下,学长一直有个个人的观点,就是不要选择传统行业,所以,对于传统企业的职位,这里略过不讲。
下面我就开始第一个主题:互联网企业中各职位及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要了解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所有岗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有必要首先介绍一下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组织结构图,这样便于同学们从整体上对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及其职位进行把握。
一、互联网企业的组织结构与部门
图:互联网企业的典型组织结构图
上面是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画的一个简单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1.基础活动:
基础活动,就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的业务活动,相应的就需要配备支持业务发展的部门,一般在互联网企业中,产品部、技术部是两个最为基础的部门,这是一个创业公司也必须配置的基本部门。
(1)产品部:
产品部一般负责产品的调研与设计、需求的梳理,产品开发落地与进度把控,以及产品上线后的迭代等工作,部门负责人要为产品的业务发展和收入负责。
(2)技术部:
技术部主要负责产品的技术开发工作。在传统企业,技术部一般规模不大,主要管理公司的网络事物,人员配备不多。但是,在互联网公司,技术部相对来说都是大部门,互联网公司往往都是技术驱动的,技术人员是公司最主要的员工群体。
技术部一般又会根据具体的分工,做进一步的划分,分为前端部门、后端部门、运维部门和测试部门,如今大数据大热,很多自称是数据驱动的公司,还会设立数据部门。
(3)设计部和运营部
一般初创公司可能不会设立设计部和运营部,但是,这两个职位必须要有,一般情况下,多隶属于产品部或技术部。不过,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就会设立单独的运营部和设计部。中等规模的公司,一般都会设立独立的运营部门和设计部门。
(4)市场部和客服部:
随着产品上线,市场部和客服部随之也得成立,因为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发展,往往依赖于流量的获取,市场部一般会承担外部流量获取的任务。
又因为任何产品最终目的都是面向用户的,不管是B端(企业端)还是C端(最终消费者端),用户使用产品必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客服来处理正常的用户使用问题和用户投诉等工作。
(5)商务部:
对于可能涉及到TO-B业务(面向企业)的公司,还需要设立商务部,由商务人员对接与外部公司的合作。当然,如果公司规模大不,这一职能通常会放在市场部下面。商务人员的工作职能类似于传统企业的大客户销售。
(6)公关部和品牌部:
随着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后,公司就需要设立公关部,来应对政府、公众事物,处理公关危机。
有的公司还会设置品牌部,来传播企业的品牌形象,不过,对于大部分中小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一般很少设立这一部门,对于品牌传播重视度并不够,品牌相关的部分基础职能工作一般由市场部来承担。
2.辅助活动:
一个公司的发展,除了需要业务部门为主体来开展业务活动,还需要支持部门来支持公司的正常运转,这就需要为业务活动解决人、财、物的部门,主要有行政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法务部。
(1)行政部:
行政部一般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行政性工作,比如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注册、办公场所管理相关的工作等。
(2)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一般主要负责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相关工作,包括考勤。一般情况下,有的小公司会将行政部和人力部合并在一起,称为人力行政部。但是,公司稍具规模后,这两个部门就需要分离开。因为工作属性和专业化的要求还是有所差别的。
(3)财务部和法务部:
财务部负责各种财务往来结算、财务开支管理、员工工资发放等。法务部负责为各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审核对外合作合同等法律事务。
这里需要提醒,并不是说辅助活动部门不重要,恰恰相反,这几个部门是一个公司设立之后必须具备的部门,没有这些部门,公司的日常运作就无法进行。
另外,从职业选择方面,尽可能选择业务部门,而不要选择辅助活动部门,因为辅助活动部门不为业务的成长负责,所以,从薪资收入方面,也就比基础活动的业务部门相对较低。
通过上面对公司组织架构的介绍,相信你对企业的部门构成,及各个部门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各个部门的任务与人员的职责分工。
二、互联网企业的各个部门职责分工与协作——从一个app的诞生说起
上面讲解了公司各个主要的部门构成,这个部分来讲一下各个部门的主要岗位及其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作关系。这里以业务的开展为主线,来说明这种关系会更加直观。
图:一个app诞生的业务流程图
1.产品需求调研与产品设计规划——产品经理:
当一个互联网公司要打算进入一个市场,计划开发一款(app)产品的时候,首先由产品经理开展产品、竞品相关的调研,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规划与设计,这时候需要产出一些文档资料相关的东西,主要是竞品调研报告、产品原型、产品需求文档等。
2.组织全员开需求评审会——产品经理:
需求评审会议,是由产品经理组织召开的,由开发人员及运营、市场全部参加的会议,目的是评审产品经理的需求是否合理,进行产品项目进度安排与产品开发排期。在会议上,各个部门都要派人参与,尤其是负责项目的开发人员要全部参与,以便深入了解产品的需求。
3.产品交互设计——设计师:
产品需求评审结束之后,就进入交互设计阶段,主要由交互设设计师负责完成,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设计app或网站的页面,包括页面布局、元素、控件等的设计。
4. 产品技术开发——前后端开发人员:
当设计人员完成交互设计之后,前端开发人员就可以根据设计稿来对这些页面进行开发,设计师设计出的页面只是静态的,而前端开发人员要做就是开发成在网络中真实运行的动态页面。
与此同时,后端开发人员也可以同步进行后端开发工作,甚至在设计师设计页面的时候后端就可以启动有些工作了,比如数据接口的开发,数据库的开发,这并不受制于前端的工作。
在开发人员所做的工作中,前端的工作更容易直观的看到,比如有哪些页面。但是,后端开发的工作成果不那么容易观察到。比如用户帐号体系建设,数据库开发,这些都是后端人员自己可见的,其他部门的人员一般难窥其果。但是,后端的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
举一个例子,绝大部分app产品都要有用户账户体系,有了用户账户体系,当你登陆之后,后台系统就会把你的注册信息记录下来,下次你登陆后,才能把你在这个app的信息对应起来。这就是后端开发人员要完成的工作。
5.产品测试与上线——测试与运维人员:
当前端和后端开发人员的开发工作完成时,测试人员就要启动测试工作了,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各种情况下,app有没有故障,比如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在不同的手机型号上,app都是否正常工作。
之所以要检测,一方面因为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出错往往是难免,另一方面,用户使用app的行为、环境千差万别,测试人员要保证98%以上的用户使用的时候都不会出现问题。
测试人员测试通过后,这个产品就可以上线发布了,这时候还需要客户端的同学去把产品发布到各个应用商店,这样终端的用户才能看到这些app,才可能去下载。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有运维同学的参与,他们要保证网络环境的正常,主要考虑的是服务器的负载等问题,比如,一个产品如果用户下载量比较大,要确保公司的网络能够承载这么多用户的下载而不会宕机。打个比方,如果春运的话,运维的工作就好比是保障车辆供应正常,当车不够的时候就需要加车。
6.运营推广——运营人员和市场人员:
当产品上线之后,这时候对于一个产品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资源总是稀缺,竞争总是非常激烈的,一个app上线后会有自然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速度一般来说是比较慢的,或者企业总是希望增长再快一些。
所以,用户量、收入这些指标就是产品上线后的主要课题,这就需要市场人员花钱去应用商店或者其他渠道投放广告,以便更多的用户知道这个产品,去使用、去付费。
运营人员也要做相应的工作,确保下载app的用户不是看一眼就跑掉、把产品卸载掉,而是吸引用户把这个产品使用起来。让这个用户成为一个活跃的用户。所以,对于运营人员来说,主要的工作就可以简单概括为拉新(用户)、留存、活跃、转化(付费)。为此就需要充分运用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等各种手段。
之前还提过客服部,如果这个产品是重业务的,比如互联网金融app,客服人员就要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进行解答。
当然,在这个时候,产品经理、技术开发人员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因为产品总是需要优化的,产品经理会不断优化迭代产品的功能,或者修复一些产品的bug。大家围绕着产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上就是一个app产品从开始到上线后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参与情况,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介绍,你就知道各个岗位承担的角色了,就会有一个全局的视角来考虑工作职位的选择了。
下一节开始,我们就对上述过程中一些主要的职位进行介绍。以便大家进一步了解,作出选择。
获取完整版大学生求职指南,在本微信公众号内输入关键词【指南】即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