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这四卷本的《战争与回忆》是1982年版的,是我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的。一读起来,就难以释手。读回忆录或传记一直是我的最爱,尤其是战争回忆录。我觉得,只有读回忆录,才能把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看清楚,特别是他在人生或事件关键节点上的思维活动只有本人才能讲述得更准确,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赫尔曼·沃克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二战时也在海军服役过,并在一艘驱逐舰上参加了南太平洋的战事。这些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为他用专业笔触描写和分析战争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实践基础。专业性强,也是《战争与回忆》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这一点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对美国、英国、苏联、德国各级指挥员性格的透彻分析,以及决定几场关键性战役胜负的因素分析上。同时,在战术上甚至单兵技能上的评论也十分准确老道。而且,这部小说中涉及的战史和所引用的数字,都是真实可靠的;主要显赫人物的言行,也都是引自正史。即便是虚构的人或物,也是依据战时报告或作战日记编撰的。这对从事军事工作的人来说有很强的研究和教育价值。为增强专业说服力,本书还引用了许多战争对手的回忆录片断,从多个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都保证了小说的专业性。
一本书的可读性,往往体现在情节内容上,《战争与回忆》也不例外。它可以说是以小说艺术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尽管侧重点是海上作战。对于我这样的军事迷来说,此书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主人公维克多·亨利的军旅生涯。作为美国海军军官的他,虽然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性格沉稳坚定,能力素质卓越,对战局的判断、对态势的理解、对棘手问题的解决均高人一筹,深得其上司直至罗斯福的信任和厚爱。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获得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给人深刻启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个是第一卷中提到的他对大造登陆艇的必要性认识非常透彻。作为一名军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精通程度能够达到无人以及的水平,这实际上并不容易做到。做到的往往都成了伟人。如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等。
第二个是他任“诺思安普敦号”舰长时组织训练的高标准。战争的残酷性通常不经亲身体会是难以理解的。只有指挥员对这种残酷性保持清醒认识,并针对这种残酷性进行严格甚至苛刻的训练,才能避免在实战中出现不必要的损伤。而正是维克多·亨利的严格要求,以及之前他从实战出发所拟制的备忘录,才降低了“诺思安普敦号”被击沉后的损失和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且因为这种远见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更为光明的前程。
第三件事是他直接从罗斯福那里受领任务。这同样源于他对战争前景判断的准确。罗斯福说,“你预计俄国人顶得住,证明是对的。---这儿的不少专家都估计错了。你有眼力---,而且有一种本领,能把事情说得有条有理”。从此,开启了维克多·亨利的青云直上之路。
这三件事经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常常在想一个优秀的人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并以此为参考去努力地把精力聚焦于业务之中。一本书能够激励读者思考学习和借鉴,也算是达到目的了。
维克多·亨利的感情之旅也是本书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他与前妻罗达的故事令人惋惜,同时他和情人帕米拉曲折的爱情故事又令人神往。人的感情总是复杂而难以回避的。矛盾的存在往往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感情之中。如何处理这些感情纠葛,往往决定了你的人生是丰富多彩还是郁郁而终的。这都是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
维克多·亨利的儿媳妇娜塔丽及孙子路易斯在战争中的经历也是小说的一个脉络,以此为轴,把战争的动荡与苦难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它的高潮阶段是娜塔丽被送往集中营备受折磨、路易斯不知去向,而最终一家人团聚的场景。这个场景深深的烙在我的心头。作为一个父亲,我太能体会他们寻找路易斯的那种心情了。最后一直沉默不语的路易斯挣脱父亲的手,撒开腿扑到母亲身上,并再次结结巴巴唱着那首从小就听的儿歌的场景,使我热泪盈眶。战争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所造成的精神创伤与身体创伤都是和平年代无法想象的。也许只有回顾和体味战争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的那种痛彻心扉的灾难,才能从和平年代平凡、枯燥的市井生活中探寻到真正的幸福感。
为写作这部小说以及之前的《战争风云》,作者的足迹遍及欧、亚、非大陆数十个国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过几百名经历过二战的人,积累了充足的写作素材,也使得此书丰满厚实,描写生动细腻,深受人们喜爱,达到了赫尔曼·沃克在后记中所说的“通过少数几个人在战争大动乱中亲身的经历、观察与感受,清晰而生动地重温过去的事迹”的目的。这也启示我们,名著的产生首先源于高尚的追求,关键在于付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努力,舍此,是没有捷径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