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或许我们都知道,但是它每次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哽咽,它让我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老父亲攀登月台的蹒跚,也让我想起了史铁生《奶奶的星星》中每一个活过的人都会给后人的路途中添加一些光亮,所以我们的一生是在不断的目送与欢迎。走过了就会永远都无法再回来,遇见每个人我们都要去珍惜。
我们评价一本好书,它一定是在我们的内心引起了共鸣。龙先生的《目送》重印达30多次,而且好多人的书单荐书中都有这本。很多人表示这是一本舍不得读完的书,读起来忍不住落泪的书,离别与重逢,是我人生不断上演的剧情,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不同的站台,驻足和挥手,欢笑和洒泪。站台有时真的像一柄无情的刀片,割裂思念的重逢和离愁。
《目送》73篇散文,“听”龙先生悠悠道来那些往事,温婉纤细,深邃优美,幽静中又带着诙谐,有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忧伤,一篇篇读来,情意盎然,温润好似一杯浓郁的咖啡,适合慢慢读细细品,就好像是惬意的下午茶时光,龙先生在写她那段颇有创新的“下午茶时光”,我们所知道的下午茶都是聊聊现在的那些可以回忆的事,或者大多是写幸福或者时光的琐碎事情,无非是写一种安静或者岁月静好。而您在的《最后的下午茶》写了报人余纪忠从1949年到台湾后,创办《中国时报》的事迹,他的高尚品格。回顾余先生早年的时光,写出他“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从年轻到年老,“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这里的下午茶给我们的却是一份悲恸,和一份怀念,怀念那个回不去的记忆。
这也让不过我们想到那段不可抵抗的那个神偷,那个我们最恨的岁月。这也许就是我们不断的目送,在虚无的岁月感慨。在那段岁月我们渴望一段光来照进那凄凉黝黑的峡谷,或许你会在这里找到那股光。
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慢慢的受挫跌倒,被教育,可是在“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的时候,没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地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这是一段沉思,一段不可名状的悲伤。整个的教育体系不会教我们,只能自己在遭遇坎坷时,咽下伤痛,自己摸索,自己成熟。教育是要让我们在跌倒时看见未来那个坚强的自己
春春的路上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渴望以后能够幸福,也许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心安,在龙先生眼中的幸福是怎样的呢?存折又是什么了?她说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安回来了。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如此真实。不需要要添油加醋,来源于生活就好了,就像是她多次写到和儿子的对话,在儿子对母亲的抱怨里,一点一滴感受幸福。儿子在逐渐长大,母亲却在日渐变老。不仅不能再叫儿子的乳名,甚至也不能理解儿子的行为了。如果说这是一种遗憾,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们不需要刻意改变,只要静待就好。
但我们又要为以后的生机而奔波,渴望有一本写的满满的存折,能够在以后丰衣足食,但是我们可曾想过那段我们为那本存折而奔波,龙先生在《两本存折》中告诉我们那钱是我们用岁月一点点换来的,但是这样我们的青春再也回不去。两本存折,记载的数字每天在变,数字在增加的是金钱存折,数字在减少的是时间存折。时间存折里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它在不停地漏不停地漏…….。就像您说的:“金钱”和“时间”的两种“币值”是不流通、不兑换、不对等的货币——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钱”回头来换取已经支付出去的“时间”。任何代价、任何数字,都无法兑换。是啊,唯有好好珍惜时间,小心翼翼的花,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以后我们成家立业离开了那个我们以前可以在一起依偎谈心的家,那时候子女在的时候就是家,但是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凉。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这时候的家是冷清的,不幸的。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家也开始变得不在是我们最坚强的港湾,而是一个伤痛的积聚地。但是慢慢有了子女才明白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这是永恒。常回家看看那在家的老母亲,看看岁月遗留的痕迹,也好好看看那个目送离开的家。人生中有无数次与父母离别的场景,每一次我们都会凝望彼此的背影。就如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目送》温情得触动心灵深处,数次感同身受到泪水无声滑过脸颊,直至最后一页,让我一度不忍掩卷。龙先生在序中写道:“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读完此书,有的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然后,轻轻告诉自己,对于过去,不再遗憾,面对未来,无须忧虑,而现在,一切都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