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发表后,得到了很多认可,甚至有了几百元的打赏,真的让我非常欣喜。虽然平常做一个案子收到的费用都远远超过这个金额,但这种方式获得的肯定还是第一次,在此再次表示深深的谢意。
学习的三个层次及知行合一
之前探讨了应当以“输出作为检验学习品质的唯一标准”后,本篇开始,就相对系统性的探讨一下关于学习的三个层次的问题。有人可能诧异,“学习”还有层次之分?是的,毫无疑问!很多人之所以学习品质低,就是以为学习就是拿着书去看,或去参加某个讲座。殊不知“看书、听讲座”, 一定程度上,仅仅是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处于学习的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知识学习”的“输入”模块。只有当你从三个层次完整的理解了什么是学习,有哪些组成部分,你才能在相应的部分去对照和评估自己当前学习的品质,进行改善、调整和提高,从而在将来的生活中有更为优质的输出。
那么,学习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呢?我们可以把一个人最终的输出成果归纳为“知识” 、“能力”、“智慧”。其中“智慧”是需要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不断融合升级,需要更高层级的认知才能获取,留待以后可另文探讨。因此,根据输出的另两项成果“知识”、“能力”作为对象,可以大致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非知识的学习”以及“能力的习得”这三个层次。
层次一: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之所以作为第一个层次,是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也是绝大部分人所做的学习,只是很大一部分人即便这个层次的学习品质也仍有大幅的改善空间。对于知识的学习而言,可以再分为“知识的输入”、“知识的处理”以及“知识或能力的输出”三个模块,即知识在经过输入、处理后,最终的将以知识或者能力的形式输出,其结果一定是要改善你的认知或改良你的行为,如此才算学习的真正完成。
后两个层次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升级。“非知识的学习”是指利用“思想、行为、结果”三个维度去解读一些非知识的学习对象,然后将其转化为知识再予以输入。“能力的习得”则是探讨在知识的输出的成果为能力时,如何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去获取这个能力。
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各位请务必清楚,知识的学习只是基础,真正高品质的学习还在于后两个层次的学习。
层次二:非知识的学习
“非知识”相比于“知识”来说,有非常大的不同。“知识”的特点在于相对稳定和易获取,可直接输入。而非知识类的学习对象,由于其并不以知识的形式直接呈现,所以需要将其先拆解和细化为知识后才可以输入。如何理解呢?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某人很牛,你可能希望向他学习;某人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你想要向他学习;某家企业做的很成功,你也希望向它学习;甚至不久前,当女排又再次夺得了奥运冠军,大家又掀起了一阵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当然,很多情况下,我们表述的“学习”其实是致敬的代名词,只是想说这人很厉害,而非真正的学习。
但如果你真的是希望学习这些对象时,你会发现这一切都不像读书和听讲座那么简单,也正是不那么简单,所以相比于知识的学习而言高一个层次,甚至很多人终生都未习得。比如,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一直以来长期都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仅仅只是知识的输入、处理,然后再以考试的形式输出,甚至能转化成能力输出的都只是一小部分人。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高分低能的天之骄子。归结其原因,就是在于其学习一直停留在学习的第一个层次。
那么对于这种非知识类的对象,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这些非知识类的对象,都是人行为所致的结果,无论是企业做的好,还是某事做的好等等,都是与人相关的。所以,此时的学习应从“思想”“行为”“结果”三个模块着手,将学习对象分解为知识,然后再将该些知识予以处理,去掉无关的知识,留存有用的知识,化为己用,最终以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力予以输出。
比如,以学习女排精神为例,我们真正要学的不是他拼搏的精神,坦白说,“拼搏精神”本身是一种结果,你直接学结果是不可能学会的,只有回溯行为,并最终找到思想源头才可能学会最终的结果。按《自控力》一书作者的理念,自控力也是一种能力,所以拼搏精神也是一种能力,而能力是需要训练的,不是发几篇文章,叫几声口号就可以学会的。
而之所以有女排精神这个结果,在于它实施了“长期大量的科学训练和努力”这种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再往深一个层面看,之所以有此行为,是因为郎平作为主教练的思想决定的,女排会按照郎平的训练计划、方法去训练,最终也才能有这个结果。所以,如果一定要学女排精神,至少要了解一下郎平的执教理念、思路,然后再看看平时怎么训练的,最终才能予以学习,否则,所谓的“学习”真只是致敬的代名词而已。
关于这一点,因为这里只是大概介绍,而我的表达也不充分,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进一步详细阐述。这里大致了解下可以从思想、行为、结果三个角度去解读一些非知识的对象即可。
层次三:能力的习得
如前所述,本层次探讨的是当你知道学习输出的对象是能力时,该如何获得这种能力。在罗辑思维的近一期节目《如何成为一个高手》中,罗胖详细的论证了刻意练习才能成为高手,对此我完全予以认可。确实,能力的习得必须经过刻意训练。但罗胖那期并未解决在能力习得中另外三个重要的问题,“1、怎样才能去刻意练习?2、刻意练习什么?3、如何刻意练习?”只有你对以上三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答案,才会真正的去刻意练习,才能习得能力。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人往往混淆了能力和知识的认知。按照百度词条的解释,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虽然我对这解释也不太满意,但至少证明能力是行为层面的问题,不是听到、看到就可以,是需要练习的。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在于很多人都忽视了能力和知识的差异,以为能力也如知识一般,输入后,稍微处理,输出即可。殊不知,能力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习得,就像游泳一样,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又比如,常常听到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听了很多鸡汤、看了很多知识,最终该不幸的还是不幸,但其实如果你真的将其视为一种能力,这是需要一个训练过程的,而且是要有正确的输入源,再进行刻意训练,而当你仅仅将其当成一种知识时,你会发现你看再多的书,仍将无法获得。
三个层次与知行合一的关系
综上,根据对学习的三个层次的细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将知识或者可以学习的对象转化为知识予以输入,然后进行相应提炼、转化、记忆、内化等等方式的处理,最终以知识或能力的形式输出。而如果当你学习后最终的输出成果是能力时,相比输出成果为知识情况下你需要做更多才能获得,即你只有刻意练习才能习得。”
关于这点,王阳明曾提出过“知行合一”的理念,我以为这就是对三个学习层次的高度概括,只是碍于我们的文化向来善于提出一些非常正确和高深的理念,但并没有西方文化中的逻辑化和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所以关于如何具体执行“知行合一”未有进行详细的阐述。而窃以为,按我个人整理的这三个学习层次去实践,或许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讲的“知行合一”理念的具体方法论吧。
好了,本篇就先暂时分享一下学习的三个层次以及对知行合一的粗浅理解。下一篇,我将从“知识的学习”这一层次,尝试探讨一下,“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模块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三个模块以提高输出的效果和品质。
在结束之前,再送给各位一碗浓浓的鸡汤。资深媒体人王烁说,“我见过的杰出人物多了,无一不是终身学习者,在漫长的人身马拉松中,渐渐把停止学习的同侪落下,一骑绝尘!”深以为然。(未完,待续)
—————————————————————————————————————————
我是成都律师章方秋。摆过地摊,当过老板;混迹过世界五百强,终归于律师这个行当,现和朋友共同于成都开办某律师事务所。理性、客观、积极、睿智,是我所向!
读完我的文章如果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微信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