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半年,招聘变得越发艰难,专员好不容易搜集了十几个简历,打电话的声音,初时还是“亲切热情、礼貌周到”的模样,等到最后,语气生硬不耐,听的我直皱眉头,我想了想还是把她叫到办公室来,耐着性子问她遇到了什么状况。她一脸委屈的把情况介绍了一遍,大意是“求职者非常不靠谱”云云。
我不禁大笑:“你入行多久了,这种事情还能让我隔着一层墙都能感觉到你的语气生硬不耐烦?”她强辩到:“明明那人不靠谱吗,他给咱们投递的简历,他居然说不记得了,语气还懒洋洋的……”
我连忙摇摇头打断她“那是人家的事情,你的职责就是热情礼貌的邀请面试,就像你去社保办事,人家垮着脸对你不耐烦,你回来会数落人家一上午,同样的,你代表公司邀请候选人面试,连热情亲切都做不到,别人怎么看我们的企业?你也求职过,想想你接到的面试电话的情形,你是怎么想的?”
做企业,做品牌,想要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何其难,可是想把它毁掉,简直太简单了,只区别于急性还是慢性,急性的,例如三氯氰胺之于三鹿,慢性的,例如我的专员这样生硬不耐的邀约,直接结果是面试到场率下降,间接影响就是企业口碑负面传播,人才吸引度下降,这将导致一系列问题。
好多同行常常抱怨招聘难,没钱、没渠道、没简历、没人来、没人入职,反正就是招不到。
招聘渠道不一定都要花钱,只要渠道运用得法,不会没有简历,候选人邀约得法,无其他外因干扰情况下,面试当场率70%不是问题,初试复试严谨认真,沟通深入,基本上发offer之前,录用和入职情况就心里有数了。
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上纰漏和随意处置都可能造成“招不到人”的情况,而能保证几个环节衔接流畅得法,除了娴熟的“技术”,HR的个人素养和行为也是关键。
我们这一批人,大多出生小家庭,受尽宠溺,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也并未在“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赢得尊重,和别人妥善沟通相处”下过功夫,把自我当个性,把个人好恶当标准,工作上又缺乏长辈的言传身教,个人素养对工作成效的影响深远,特别是人力资源部招聘人员,作为公司的的对外形象,一言一行都会扩大成企业行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流传绵延。
零售上流传甚广的古德曼定律, 说的是对一家企业产品“完全满意”的顾客平均每人会向5名朋友或熟人进行正面口碑的宣传。表示“虽然不十分满意,但尚能接受”和“不满意”的顾客则分别对6个人和10个人进行口碑的宣传。也就是说,人资部在招聘过程中让候选人心生不满,他至少会将他认为的这家企业的负面信息告诉10个人以上,人和人口耳相传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也许这个陌生的古德曼定律听起来又生僻又耸人听闻,但是面试过程中,当你尽可能给与便利,热心陈恳沟通,因为自己被认可,进而企业被认可,收获意外之喜的情况,相信每个努力做过招聘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力资源招聘和销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不同在于人资是把岗位推销出去,通过引进人才为企业创造利润,而要想成功的把岗位推销出去,第一步,要得把自己先推销出去,这跟卖保险、卖楼盘的经纪人西装革履、服务周到的包装是一样的道理。
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极高,可预期回报又慢又不确定,人力资源行业的本质就是这样子,但是,愿意本着一颗慷慨、善良、坦诚、热情的心做事的HR,无论眼下技能高低,却恰恰是越努力越幸运的幸运儿,因为没有一个人会拒绝美德,也没有一个人愿意拒绝素养良好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