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开简书,看到已码字二十万。
其实,实际数字比这稍多些,有些碎碎念,不想给人看,私密了,还有些,懒得上传。
初入简书时,读到一篇好文,或是认识一个作者,总会打开作者的资料页,看“字数”。
常羡慕已经码了十万加及以上的,羡慕人家已经走了这么远。因为知道每篇文章背后的辛苦,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作者走过的脚步。
自己发布了文章,也会刻意看下——多少了?
数字渐增,人很开心,就像迷恋银行数字增长的人,看到帐户上新入了银子。
几千字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能到十万加,到了十万加,又想着什么时候达到二十万加,真正到了二十万加,才发现:只是刚刚起程。
书桌上,有本冯唐的书——《活着活着就老了》,特意翻到最后一页,“268千字”,也就是二十六万八千字,书并不厚。
然而,我的二十万字,还不够这一本书,这中间剔除口水文,剩下能看的,不多。
码字,才刚刚起程。
★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自己码的20万字还没这厚。
★不算发表在其他公号上的文章(懒得翻),阅读量最好的文章当属下面这篇。
★最近写的文章中,读者比较喜欢下面这篇。
★下图为我的头条数据
02
写作一年多,断续过多次,短则数周,长则数月。
总是码着码着,失去了方向,或是失去动力。
越码,越深感才疏学浅,一两千字的小文,要费尽心力。
首先,常常不知道写什么。
总存在选题困惑,走传统路线不吃香,那就学新媒体文。
但是,新媒体文看得越多,越没了主意。
各大公众号,写什么的都有,热点、影视、综艺、育儿、情感、婚姻,五花八门,哪个领域都有做得特别好的,和特别差的。
也听过不少网络课,越听越迷糊,越听越不知道该写啥。
知道得越多,束缚就越多,心中已有的东西,左思右想,不敢落笔,怕不符合新媒体文调性,不符合读者口味。
给公号投稿那会儿更是,反复研究调性,研究到吐。
一个故事,加几句观点,再来一个故事,再加几句观点,注意从正反两方面去论证主题,故事最好是热点影视加身边例子,再加上一到两句让读者热血沸腾的金句。千篇一律的套路。作者所需要的,只是用这个旧的瓶子,装一瓶新酒。
符合他们套路的就是好文章,不符合,写得再牛X,也是一坨狗屎。
故事看了就忘,观点大多也是那些。
研究到最后,自己腻了,好久不看一篇。哪怕是过千万的、很牛的公号,也都装瞎,看不到他们更文。
反倒是几个小而美的公号,特喜欢。文笔简洁,内容接地气,情感真挚,如温润古玉,如婉约女子,看一眼,便心生欢喜,想着再看一眼。百看不厌。
这其中,有日更的,有月更的,也有不定时的。无论哪种,无论何时更,只要更,一定去看,篇篇不落。
甚至,会盼着作者的文章,有个月更不调的,我还时常去翻一下,怕错过美文。
也希望像他们那样,有一些特别的选题,写一些读者爱看、耐看的文字。
03
其次,文笔功力欠缺。
码字时,老反复回车,犹疑不定,斟酌着更贴切的表达。有时,搞半天,敲定的那句还是不满意。
看到大咖行文简洁有力、用词精妙绝伦,常拍案叫绝。
胡兰成写给张爱玲的情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一谈,就是五个小时,茶喝淡了一壶又一壶。”
读后,“淡”字一直在脑海盘旋,挥之不去,感叹这个表达真是神来之笔,恰到好处。念念不忘,想起来一次,就跟人念叨一次,
李尚龙的文中有一段话,形容自己跟老友聊天聊到忘形,中间有这么几个字,“……聊到星星都闭了眼……” 我为这个“闭”字叫绝很久,跟女儿讲,跟老公讲,讲一次,赞叹一次。
码至无奈时,想想大咖,常仰天悲叹:
我为什么就没有才华?
04
第三,对结果茫然。
我写文章干吗呢?我想达到什么程度呢?我能达到什么程度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些清楚,有些不清楚。
海明威说:“写完了,写完了,就跑了,就不见了。”
冯唐说,他写作是为了消除肿胀、与众不同、打发无聊、不疯掉、追求牛逼、修炼智慧、对抗愚昧、补贴家用、不朽。
我没有海明威想得那般质朴,也没有冯唐那么复杂。
我写作,往小了说是因为喜欢。有了挥之不去的想法,就想表达,表达后,方觉畅快。不表达,感觉能憋死。
往大了说是……
我不说。
李尚龙说过,认准一个目标,就找到适当的方法,刻意练习,低调前行。我信之。低调。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山,你攀与不攀,山都在那里,这点很明确。
至于能否到达,真的是不好说。天知道。
05
不管怎么说,已经起程,已经在路上,总归是令人欣慰的事。
电影《编舟记》里有句台词:能在年轻时候就找到自己这辈子想做的工作,真是幸福,之后只要一路走到底就可以了。
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本来就是上天眷顾。
不知道写啥?
有灵感就写,写不出深刻的,就写不深刻的,哪怕对着文档写废话,也要写。
文笔不足,没才华?
刻意练习。
对结果茫然?
路是人走出来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写下去,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