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管理情绪要留意三种常见的“小聪明”。
当为错误的行为辩护或者想为严重后果摆脱干系时,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做出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自我辩护。比如“我是大喊大叫了,你怎么不看看他都做了些什么?”“嘿,别用这种眼神看我,我也是迫不得已。”,我们将这些富有想象力的自我辩护称为“小聪明”,因为,这些想法能让我们心安理得的面对自己的错误,为自己开脱,当我们错误行为会带来严重后果时,这些“小聪明”的想法仍然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我们经常使用三种“小聪明”的方式进行主观臆断。如果了解这三种“小聪明”,可以帮我们寻找应对措施,更好的控制情绪,避免成为情绪的俘虏。
第一种小聪明,是受害者想法。––“这可不是我的错!”这种想法会将自己变成无辜的受害者。这种想法的思维模式是:对方是邪恶的、错误的、愚蠢的,自己是善良的、正确的、聪明的。总之,是别人的错误或愚蠢行为,让我们成了替罪羊、背锅侠。这里讲的受害者想法是指带有欺骗性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对问题应付的责任而虚构的想法。
例如,上周老板解除了你对某个项目的负责权,这让你感到郁闷,四处抱怨老板对自己不公,但只字不提延误工期让老板陷入危机的事实。此时,为了突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完全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只描述那些高尚的动机:“工期拖延是因为我对质量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他根本不懂得欣赏像我这样对细节一丝不苟的人。”
第二种,大反派想法––“这都是你造成的!”。
在虚构这种想法时,会把问题归咎于对方邪恶目的,然后自己仿佛是救世主一样。例如,我们会把高度关注质量的上司称为“控制狂”,当配偶抱怨我们说话不算数时,我们会说对方顽固不化。
在受害者想法中,我们会夸大自己的无辜;在大反派想法中,我们过度强调对方犯的错误或愚蠢之处。只盯着对方最邪恶的动机和差劲的表现,完全忽略对方善良中立的意图和突出的表现。在大反派想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对方贴上某种“特色”标签,例如,“不是吧,那个蠢蛋竟然又给我残次的物料!”。虚构大反派想法,不但能让我们堂而皇之的指责对方,而且能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些“坏蛋”为所欲为。既然对方是“傻瓜蠢蛋”,羞辱谩骂他们岂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吗?
注意我们的双重标准造。其实,受害者和大反派的想法,本质都是对事实极度歪曲,出现这种想法,表明我们在情绪失控时,对双方做出了双重标准的判断。自己犯错,我们就炮制受害者想法––装无辜,表明自己意图是善良的,大不了就是好心办坏事。与此相反,当对方伤害了我们,给我们造成麻烦时,我们就会抛出大反派的想法,虚构对方的邪恶,夸大他们的错误。
第三种,无助者想法––“这事儿我也没办法!”。这种想法的特征是,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做不了任何积极努力或表现的得对问题能有所帮助。在遇到问题时,我们根本没有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为自己不作为的借口。例如,“跟老板说也是白说,他肯定听不进去,所以我才不干那种傻事!”,如果说受害者和大反派的想法是为我们做过的事情找借口,那么,无助者的想法是在为我们不作为、消极地面对问题的行为找借口。
当我们把对方行为视为习以为常和难以改变时,无助者的想法就很容易出现。例如,我们认为某个人是“控制狂”(大反派想法),我们便不与对方沟通了,毕竟这种人从来都不会接受别人建议(无助者想法)。因此,我们不管怎样做,我们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不难看出,这种想法通常源自于大反派想法,我们往往认为,坦诚相告会破坏人际关系,还不如保持沉默、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