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看三国。发现以前「官渡之战」一直作为古代战役中以少胜多典范,不仅在三国中是一次著名的战役,即便放眼历史中众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一战也是占有一席之地,而广为人知。
在以前的认知中,官渡之战的胜利,得益于曹操的伟大军事天赋和机智才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建安五年,袁绍率领20大万,浩浩荡荡而来,曹操集结4万人马。双方将进行一场决定了三国走向的战略性战役。虽然这个数字有待考究。因为自古战场上都有虚报人马的惯例。但是双方战力悬殊是不言而喻的。且袁绍手下谋士众多,良将不绝。
第一次交锋,曹操败北。退居官渡死守。从这里开始就可以看出,袁绍之所以败,完全是败给了自己,或者说败给了自己人。
曹操粮空,大军即将断粮,心生退意。回许昌调粮的军情被袁绍截获,谋士许攸献计应乘机而入,派一队奇兵绕过官渡,直取许昌。许昌即许都,是曹操老巢。这一招挺毒,也很有效果。结果袁绍用人太疑,不敢相信。恰好这时候谋士私下勾心斗角,结果最后气的许攸投曹。
袁绍又把屯粮重地交给一个嗜酒如命的酒徒去把守。这是大忌。有谋士惊觉,告之袁绍,却因为情商太低不会好好说话被袁绍打进死牢。恰好这一情报又被许攸叛变时带给了曹操。曹操亲自带人去攻粮草,轻而易举的拿下袁绍命脉粮草重地。战都打完了,酒鬼还在宿醉中。
粮草被烧,袁绍大乱。这时候又来了。两位谋士意见分歧,一个认为应率大军去截曹操,杀之后快。一个认为曹操倾巢而出,应趁机攻下官渡。好了,袁绍犹豫不决,觉得都有道理。一拍脑袋,5000人马截曹操,10000人马攻官渡。
结果曹操拿下粮草之地,又派人伪装成袁绍军,阴了一波来的截堵支援的5000人马。大胜。
另一边,去官渡城的10000人又久攻不下。出计的谋士怕袁绍怪罪,设计陷害,逼得攻官渡城的两位将军城下倒戈投曹。
这样一来,打着打着,袁绍的谋士、将军都跑到曹操那里去了。该听的不听,不该顾的都去顾。最后气急败坏,大肆杀人,杀自己的将士和士兵。人心所失。
官渡一战,袁绍活生生把曹操养肥了。自此,曹操大势已成。
随后不久,曹操几次出征,灭了袁绍。
而后,一扫北方。
纵观以上,官渡之战,袁绍拥20万之众,却一败涂地。不是说曹操没有过人之处,但是这次失败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袁绍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用人太疑,疑人大用。该听的话一句不听,不该做的事样样都做。加之内部谋士窝里斗,从内部瓦解了自己强大的战斗力。
可见,团队组建是一件多重要的事。五根手指都不协调,如何向外挥出重拳?
如此,「官渡之战」不应该作为纯粹的以少胜多的典范,而应该作为以多败少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