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最难过的就是语言这一关 ——闲谈语言的魅力

我打小就有个嗜好,无论念诗,读散文,看小说,极喜欢琢磨其中语言的呈现,陷在语言这个遮天蔽日的大林子里,实在觉得别有洞天。

写作呢,当然离不开语言。个人认为,写作,无论是谁,过不了语言这一关,就算你写一辈子,都难被称为“作家”,哪怕你出过畅销书也不行。

畅销书作者与作家有交集,但不是一回事。

那么,怎么才算过了语言这一关?也是我个人认为:作品具备鲜明的语言特色,或个人语言风格明显。简单说,一篇文,一段话,熟悉该作者的人看一遍,大体就能判断出自谁手。这跟画家一样,随便一幅画,内行人瞄一眼,就明白是谁画的。

一个人对应一种性格,一种性格决定一种语言。有的作家的语言看起来如崇山大岭绵延千里,有的看起来似琵琶独奏婉转缠绵;有的冷峻峭拔,有的清新明快……风格多样,不胜枚举。

但无论何种风格,都脱离不了一点,那就是好语言。

好作家没有不重视语言的。“在我阅读经典的时候,我甚至连一个词、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词的意义,它意义重大,它是一个作家的终极,它也许就是本质。”这是作家毕飞宇对语言的认识。

不过,要写出好语言,首先得认识它。

好的语言不难找。不武断地说,它有一个基本特征:准确性。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先不讲你别的,首先看是否表达准确。说话或写作,前颠后倒,模棱两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一定不是好语言。

著名诗人韩东有一句名言:诗止于语言。这句话初看确实很令人费解,我思虑多次,结合他这话的背景,终于明白一点:诗歌的基础是好语言,怪异的、丑陋的、变态的表达无论看起来多么特立独行,也不能叫作“诗”。任何文学体裁都算上,离开了表达准确这一点,甭管你这个派那个流,都不是好文学,因为走向歧路了。

好语言首先要具备准确性,再谈形象性、生动性、音乐性、美感等更高级的特征了。

根据经验,一个好作家、好作者,甚至文学爱好者,总是对语言极为敏感的,自身越是写得好,对语言的敏感度越强。也就是说,这些人往往一眼能识别好语言。这表现为一种语言天分。语言天分跟读书多少关系不大,但要识别好语言,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读好的,能多好就多好!

不过,极具语言天分者毕竟少数,一个语言爱好者就算一辈子写不出好文字也不要紧,研究和识别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大乐趣,钻进去,很有意思。

往下看一个片断: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先不告诉您这段是谁写的。猜猜,这是一个什么人写的?高手还是蹩脚汉?若是好,好在什么地方?若不好,它差在哪里?

好吧,您想过后,该我说了,看有道理不?

有一天,我一连看了好几篇公号文,正想休息一下,陡然,这一篇映入眼睛。只一眼,仿佛大热天里不经意间来到一处清净的院落,凉风姗姗,虫声细细,又仿佛千里奔波寻觅居所,终于寻得一风景绝佳之地,登时想住下来不走了。

不卖关子了,这是上世纪写作之大家废名先生之代表作《竹林的故事》的开头一段。

您看,大作家写文,丝毫不带斧凿的痕迹,自然得就像新雨过后,泥土里钻出的茉莉芽,自然,新翠,不俗。它不受任何框架的约束,活像一个寻常人走着走着路,想起一码子高兴事儿,袖子一摔,唱了起来。

先生只用了短短66字,就好似把一个摄像头嵌在文字里,一层压着一层,一帧沿着一帧,一副幽静别致的画面由远及近、由面到点徐徐展开,将我们带入一个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里,纯净,冲淡,超逸,和谐……

您看着人家用字那么简单,可能不以为然,说这样的我也会写,那您试试呗?

没看够?再来一段:

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

读完这一段,您又是什么感觉?

您读废名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不是总能闻到一种味道,哪种味道?典型的中国文人的味道,既悠远,又优雅,既简约,又幽深。这时候,想没想到过这么两个人——沈从文、汪曾祺,这师徒二人。反正,我刚一接触老先生的文字,便想起这二位来了。

若不信,来看一段汪曾祺先生《受戒》里的两段:

——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头一段是说的是小英子的家,后一段是这篇小说的结尾,小英子想给明子当老婆,明子巴不得,两个年轻人飞快划着船,往芦苇荡里亲热去了,船去后,芦苇荡呈现给人的单纯、素雅、蓬勃、热闹,想象不尽的美。

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不必多看,只看一篇《边城》就行,文章与废名、汪曾祺都一脉相承,又各自不同,但都含蓄着,清淡着,克制着,花不全开,月不盈满,散漫着温柔敦厚的中国味儿。

半年前,我还认真抄写过著名散文家周同宾先生《桥》里一段话:

村北半里许,有条小溪,不知从哪儿流来,也不知流到哪里去。夏日一场大雨,齐腰深;冬天,满沟里的石头总是干的;春秋二季,只有浸脚面的水缓缓流淌。

这也是我极喜欢的文字,不说它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意境,但看一个字一个字的排列,参差错落,叮叮咚咚,有种和谐的音乐美,多么适合朗诵。

再往外延伸一点,看看萧红《呼兰河传》里的一段: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阅读的时候注意一下,能把这一段里第一个和第二个逗点儿去掉吗?

您会发现,逗点儿不能去。一删,意思没变,味道却变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读的越多,越感觉萧红的才华在于她的文字魅力和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她创造的这种稚拙浑朴、活脱自在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不说字里行间的意思,但看语言本身,就散发着自由自在的气息。从这一点上,我们是否也能理解毕飞宇说的语言“就是一个作家的终极”呢。

以上所举,不是说它们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语言,但它们是最好的语言之一。

在一类语言里熏浸玩味久了,不知不觉,回头瞧自己写的,多少会有他们的痕迹,不信,举贤不避亲,您看下面一段:

天安门往北,慢慢穿过一环二环三环,到四环外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阔朗的森林公园,再穿过公园里的湖泊、矮山、湿地,一大片一大片参差的树林,出园过一条河,看见一处花木掩映下黑铁雕花的围墙,围墙里有数棵高大的银杏和经年的国槐,在它们下面,还有几株不知名的灌木,那些稀疏的枝桠已伸到几户人家的窗前。

这是我那篇《屋檐下有森林》的开头,这篇文章落笔前,我考虑过许多个开头都不满意,一天,不经意中往窗外瞅了一眼,灵感飘然而至,坐下开笔,这样的文字就来了。看文章后面的评论,虽然看出好的读者寥寥无几,可我自己还是欣赏的。

另外一篇文章里一段:

我们走在一条麦田中间的小径上,月光朗照,树影婆娑,大片的麦子正开着花,月亮下面,远的地方,像结了一层霜,又像笼起一层白雾。田里的麦香和着月色浮过来,我感觉像醉了一样。

仔细看,您大概可以从中能看出前面几位先生的影子,可又跟他们是不同的,蕴藉一些。

语言于我,很多时候像一条在烟雨中若隐若现的惊龙,偶尔看见它的只鳞片爪,还未看到它的行踪规律,可越是这样,越是着迷。若把语言的世界比成一个米囤,我愿化身一只小耗子,悄悄躲在这米囤深处,磨词炼字,捣句淬意,期待哪天能得一口文曲星之仙气,了却身前世后梦。若把文字比成一架猪棒骨,我好想支一口大铁锅,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锅里,先大火烧开,再放上新鲜的姜片大料青盐,慢火熬上千年,直待它香气漫卷一方乾坤。

语言固然对写作的意义重大,但我们又清醒地知道,它绝对不是写作的全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譬如作者的情感。我一直感觉,任何语言的魅力都是以情感、思想、审美、精神为背景的,缺乏这些,再美的语言也索然无味矣。

也如文学评论家王彬彬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所谓青年作家的未来问题,其实就是有多少人能够成长、成熟为优秀、杰出的作家的问题。有多少人能够抵达这个境界,就看有多少人能够具备这样三个条件:一、对人性的强烈而持久的好奇和长盛不衰的探索热情;二、对语言的高度敏感和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三、确立了自己稳定的价值体系。”

不必展开讲了,我认为这是对写作的洞见!

所以,我们每个喜欢写作的人,最终是成为文学爱好者,还是票友,还是艺术家,那就可以对照那三点,再看个人的天分、勤奋和造化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