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待花开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德尼·狄德罗
相信打开这篇文章的你,是与我一样的,对图书,独有情钟。
仔细回想下,自己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拿到了一本期待已久的新书,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然后尽情徜徉在那一股油墨书香之中。恣意妄为地阅读,信马由缰地思考。每每读到让自己“惊艳”的字句的时候,一份喜悦,夹杂着些许慌乱涌上心头。划线或者摘录,但更想永久将其留存于脑海。如果领会到了书中作者传达的新奇观点与想法,更是抑制不住地想与朋友们分享。
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阅读,那么,这份感觉恐怕是难以通过三言两语传达得到的。
自从有了宝宝以后,作为母亲,我又增加了一份无法将这份特别体悟传承下去的担忧。如何培养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这份阅读者独有的幸福能够始终陪伴他一生,是身为母亲的我需要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
还记得在宝宝不到一岁的时候,我就趁着网站打折,屯了一堆的“睡前故事”,放在他能接触到的各个角落。随着第一批图书的“壮烈牺牲”,又陆续购置补货,从而保持家中的宝宝读物始终处于充盈的状态。同时,每天睡前的故事交流,包括自己在家里的阅读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着他。终于有一天,家里不再出现“残肢败柳”的图书残骸了。对于宝宝的阅读启蒙,我觉得我做到了。
但,成长仍在继续,新的问题不断衍生。渐渐地,他会对家长“善意”的教育提出“抗议”,亦或者默默抵触,拒不执行。也会因为幼儿园里小朋友的一句话,在夜里哭闹不止。小孩子柔软的内心,敏感而好奇。对于这个世界,他需要通过学习去了解认知,但又因为陌生而不敢前行。在一次我与他的“激烈较量”后,我失望地说:“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那时,我呆住了,难道真的是孩子“变坏”了吗?
还好,我及时地遇到了这本《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作者是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宋怡慧老师。整本书针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27种能力,运用故事的方式逐一进行讲述。教给我们要如何通过一本书,向身处迷茫的孩子们展示生活的真相,讲解人生的起伏。怡慧老师沿袭了台湾作家温婉道来的特点,不仅柔软了书中孩子们的心灵,让作为读者的我,在合上书本后,心中同样泛起一波暖流,静谧而美好。
书中,针对如果帮助孩子找到“阅读”的入口而提出的几个小技巧,尤为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让孩子接触到阅读,你都做了哪些尝试呢?准备一个图书角,偶尔与孩子一起阅读,睡前的绘本故事讲读,还是干脆就听之任之,“随他去吧”了呢?
在看过这7个方面的小技巧后,我逐一审视了自己为孩子做的阅读准备。其中,有一些还没尝试过的方法,于是我就干脆“拿来主义”了。
“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
家里虽然有阅读的专用区域,但是孩子喜欢这个“读书的地方”吗?是否符合能给他一个安心自在的感觉,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自得其乐呢?
于是,有了以下的母子对话:
“宝宝,好像你的小画书越来越多了,这个柜子都快放不下了。要不咱们再找个大点的地方,给他们搬搬家?”
“好呀,这个位置我总是需要趴下来才能打开,换一个稍微高一点的,行吗?妈妈。”
“这样啊,我说为什么最近你都把书放在外面,原来是拿取不方便。其实,是因为你长大了,个子高了呀!”
“哈哈,真的吗?我又长个了?”
“是呀,所以你可以挑出来一些不再看的书,咱们传递给更适合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好不好?”
“好呀!”
就这样,给图书搬家的同时,顺便带着孩子做了一次“更新换代”,亲子时间是如此的有趣与充满爱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宝宝,最近妈妈带回来的书,有没有特别喜欢的?”
“嗯……我想想(走到他的‘书柜’前)这本小发明的书,我特别喜欢!”
“哈哈,我就猜到了。你平时就喜欢做实验,这样的书你肯定喜欢!你记得里面哪个发明最有意思呢?”
“有一个像洗车一样给人洗澡的机器,真是太有趣了!”
“是吗?妈妈还真的没注意到呢。你能给我讲解一下吗?”
“好呀。”
于是,我成为了听众,儿子一句句稚嫩的讲解,听来是那么的动听。他在独立地将自己的思考组织起来,并且勇敢地讲给别人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亲手栽下的果树正在生根发芽,慢慢长大。“我爱你,宝宝!”情不自禁地拉过儿子,抱了起来。
“你看,妈妈这里有一些便利贴。”
“这不是小粘贴嘛。怎么没有图案?”
“亲,这跟你的小粘贴可不一样哟。这是贴在书页上,用来记录你在读书过程中的想法的。诺,就是这样,既不破坏图书,又能记录下我们在阅读中的感受。怎么样,要不要试试?”
“好呀。妈妈,咱们从第一页开始。”
哈哈,没过一会,一本书就变成了大花脸,红橙黄绿的贴纸上写着儿子小脑瓜里最自然的思考与感悟,我想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自己独立使用这些贴纸了,就如当初喜欢上小粘贴一般。如果一年后,他再次看到当初自己的“读书笔记”,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呢?作为“始作俑者”,还真是有点小期待呢~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在怡慧老师的书中,专门提到了让成人/中学生阅读绘本的情景。于是心血来潮,准备跟儿子换书阅读。
“宝宝,妈妈这里有一本不都是字的书,你愿不愿意跟我换着看呀?”
“妈妈的书都是字,我看不懂。”小子头也不抬地把我拒了。
“你试试呗。难道你不好奇妈妈平时看的都是什么书吗?”
“好吧。”儿子双手接过那厚厚的一本《文具圣经》:“还挺厚的。真的都是图片呢。妈妈,原来你也有不是全字的书呀!”
“哈哈,必须有呀。整天看字也会累的说。那你要不要用一本书跟我交换呢?”
“好的呀。嗯……我看看,你来看我这本《两个小兵》吧。真的很好看哟。”
正如书中“如何为不阅读的孩子选择第一本书”章节所讲述的,认为“绘本只是简单的图画”是人们普遍的印象。而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认真审视画中的人物与故事,跟随内心的声音去体会,经常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有时候,工作了一天,被各种琐事烦的心忙而乱,这时如果再拿起严肃的文字,恐怕很难进入状态。那么不妨找儿子借来一本绘本,看着一张张简单线条的拼凑,能够让一颗烦躁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找到方向。有没有想到那本《阿罗有支彩色笔》?是呀,在简单中寻找能量,是阅读人独有的智慧。
那么,换书之后,儿子那边会有什么反应呢?哈哈,小家伙正在入神地研究文具呢。这个漂亮,那个经典,我喜欢这款……“妈妈,书里的文字看起来也不会那么枯燥了。原来字书也有这么好看的呀!”
“是呀,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尝试哟。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就会有更多的新鲜空气走进你的身体。”
“嗯!我记住了!”
不知不觉,又说了这么多,感觉一谈到读书,我都话题顿时就变成了无穷大,没有边际。而面对新生代小朋友,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滑设备”引导到白纸黑字的书本上,是我们作为父母需要面对的十分重要的课题。相信有不少朋友,自己还无法抵挡各种多媒体的诱惑,何况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呢?
然而,书本的力量是任何声光色影都无法替代的,也只有真正阅读过的人才能了解。如果你也认可这种观点,而苦于没有“入口”的话,那么不妨找来这本《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书中宋怡慧老师的讲述与推荐书单,能够带领我们一起进入到完美的阅读世界,积蓄力量!
�-END-
静待花开
80后宝妈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