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校园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场景。就是很多同学把书本一页一页撕下,然后从楼上撒下来,那一刻校园飘着无数的纸屑,漫天飞舞。
那一刻,大家痛快淋漓地宣泄。
那痛苦的三年,那压抑的三年,那沉重的三年,在那一刻都得到释放。
邻居小弟今年高考结束后,由于他平时也不爱学习,连大专分数线也够不上。
让我印象很深刻地是他跟我说的一句话:“姐,我解放了。我再也不用读书,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去碰书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解脱。
在应试教育,只看分数的情况下,在读书过程中是很难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以及学习的快乐。
我们目标明确,读好书是为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摆脱现有阶层的途径。
中国教育制度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然而它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扼杀了读书的快乐。
在一个好的社会中,读书应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它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它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它应该像游戏一样可以流行各个阶层,当作一种爱好,当作一种兴趣。
在农村地区,读书经常会出现尴尬的场景。
上学的时候读书,还会被人夸奖说这孩子读书真用心,有出息。
可是一旦出了社会,你再捧着一本书在看,周围人看你的眼神总带着异样,有的人直接会说:“现在看那书有什么用啊,人都变成书呆子了。”那是一个贬义词,是指不擅长与人交际。他们反而会认为你做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看书引起的,有一种幽默的讽刺。
在这里,玩游戏,看电视,打麻将反而是周围人所能接受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所以,我回家看书都要躲到房间里面安静地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以免给人留下话题。固然我无所谓别人的看法,但我也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巩固学习知识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与朋友共同探讨相互提高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
很多人在读书,那又有多少人觉得读书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我们常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是因为我们本身的想法是不愿意读书的。
读书,我们的社会技能能变好。读书,可以跟朋友聊侃。读书,可以安慰自己有内涵。而这些带有强迫性的读书是很难感到快乐,我们是在完成任务。
我们常说一句话,提升自己,就是要走出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
由此可见,学习区与舒适区是相对而言。如果我们把学习区变成一个舒适区,光想想就觉得生活太美好。
我们应该把读书变成一种趣味性。读书只因为我想读书,这才是最佳的状态。
我看到我感兴趣的东西,我读书我去了解它。
我看到一个现象有疑问,我带着这个问题去看书寻找答案。
我想了解自己,我找些书来帮助自己得到解释。
或者,看到那有趣的书名,有趣的作者,我心中就很有冲动想去看书,想好好感觉书中所带来的魁力。
因为互联网的到来,现在知识获取如此便捷,我们如同君王般可以享受古今中外的所有书籍,而且是根据我们的口味任我们随意挑选。
我们爱看什么书就看什么,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难道这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么?
读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可以滋养人的一生。
拓宽我们的视野,放大我们的平台。
站在一个高度看清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不再局限目前状态中。
能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
拥有更丰富的人生,更能感悟生活,
不一定能美化你的容貌,却能改变你的气质。
不一定会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会拓展生命的宽度。
对于未来,不再有未知的恐惧。未来是让人期待的,那里有一个更好的自己,未来更精彩。
读书是一生中都没有止尽的过程,愿我们在这之中获得快乐,获得滋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