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神内耗,网络上有个段子说的很形象:“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徘徊。”陷在这样的内耗里,我们脑中那根弦一直紧绷着,人自然会疲惫不堪。
有人说这个段子的作者是余华,但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说不符合余华老师的文风。不过在一次真人出镜的对话节目中,余华老师对“精神内耗”发表了一番看法。
他说:“精神内耗其实也是一种积极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在寻找一种人生出口。”他进一步坦白,说自己已经内耗了四十多年了,并且正是经过一次次内耗,才写出《活着》《兄弟》《文城》这些优秀作品的。
你看,都是身处内耗,不同的人却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人被消耗得溃不成军;有人却能寻找到更好的人生出口。可见结果如何并不取决于内耗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处理内耗的智慧。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叫瓦洛丽·伯顿,她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所的创始人,关注的就是消极的精神内耗。她认为精神内耗的本质就是习惯性内疚,往往体现为以下这些精神状态:
——总是为过去的选择、错误或不完美而自责;
——感觉自己永远都做得不够多,不够好;
——无法拒绝别人,应该说“不”时却下意识地说“好”;
——任由别人用内疚感来操控自己;
——当自己既需要也想要时,不敢大声说出来,或者感觉自己不配;
显然,这样的内耗绝非余华口中的“积极地寻找人生出口”,而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让人们变得恐惧、不安和疲惫。瓦洛丽·伯顿还发现,和男性相比,心思更为细腻、感性的女性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的泥潭。就连她本人,也曾深受精神内耗的折磨,度日如年。
在那段时间里,瓦洛丽·伯顿总是劝慰自己:“你不要总是觉得对不起别人,其实你最对不起的人是自己。”“没有人是完美的,你已经尽力了。”她还运用PEEL工具,终于走出了内疚感,走出了精神内耗。
基于自己的这段疗愈过程,以及多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瓦洛丽·伯顿写出《摆脱精神内耗:为什么我们总被内疚、自责和负罪感支配》一书。这是一本帮助习惯性内疚者抵抗负能量的暖心指导书,帮我们在驾驭现代生活挑战的同时,放下内疚,找到快乐和满足。
亲爱的书友,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会拒绝,总有一种不配感,或总在自责.....那么就一起来聆听这本书,让我们一同学习如何摆脱精神内耗,找到更好的人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