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73,9-5-3,万章章句5-3》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辛亥日,闰六月初一,2017年7月23日星期日。中伏第二天。
上一节,孟子讲解道,天意的表达,通过舜的行为和事业显现,对此,万章进一步询问:“如之何?”怎么讲呢?
孟子说,原则是“尽人事,听天命”,也就是说,人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做到该做的为止,至于结果,则是天要操心的了,所以,对于结果,不必抱着“一定要如何”的心态。
长江衙门,各管一段。
具体而言,某个人的才能品德可以托付天下给他,作为天子所能做的,只有一点,就是举荐给天,至于天意如何,则不是举荐人所能了解的。这就好比诸侯举荐某个人给天子,推举他出任一国之君,但只能举荐,不能决定也不能要求天子一定封他为诸侯;又比如,大夫举荐某人给诸侯,推举他出任大夫之职,同样,只有举荐的权力,没有决定的权力,更不能要求诸侯一定批准那人出任大夫。举不举荐是在下者的权力,任不任命则是在上者的权力。
当初,尧认为舜的品德可以当天子,于是,安排舜摄政任事,这就相当于是一种举荐行为。举荐归举荐,不能指望天一定接纳他。等到舜的行为与事业为天心所克享,即表示天意接纳了。同理,尧认为舜可以治理天下之民,于是多方考验,这就相当于一种显扬于民的意思。暴,是显扬的意思,具有一种介绍给大家的意味。介绍归介绍,不能规定民众一定接纳他。等到舜的行为和事业为民心所克协,即表示民众接纳他了。
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介绍到道安的时候是这样写的“妙尽玄旨,条贯即序,文理会通,克尽经义”,一读之下,再难忘记,且常常涌上心头,反复品味,时常享受,美轮美奂。克尽经义,这个“克”字,就好像“克享”、“克协”一样,有着一种内在的张力,是彼此相互作用之下的一种共同的结果,是相当美妙的一种状态。
言归正传。由上可知,结果上,虽然是接纳了,但从最终决定的过程而言,明明白白地显示是天的独立决定,并非取决于尧的意志,所以说,又何必非要天开口说话呢?天不说话,通过行为和事业默示而已。
现在,掌握了这个原理,则可以进一步说明,舜最终成为天子,若说是尧举荐的是可以的,若说是尧送给他的则不可。
天和人的交流方式,微妙着呢。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